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敦煌因缺水遭遇严重生态危机 可能成为楼兰第二(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3:38 国际在线

  

敦煌因缺水遭遇严重生态危机可能成为楼兰第二(2)

  由于水位急剧下降,4月8日,原先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也已枯死,枯枝横亘在沙海中,静静地诉说着月牙泉往日的神话。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来源:新京报

  “人祸”

  “塞上明珠”为什么会出现生态危机?敦煌市现任市委书记包东红对本报记者直言:全是人祸。

  自1950年代后,由于移民等因素,敦煌以及疏勒河上游的阿克塞、肃北、玉门市等地区人口急剧增长。解放初,敦煌市常住总人口为3.6万,半个世纪内增加了4倍多,而阿克塞,多出了数十万双伸向自然的手。

  少年时期的刘礼德见证了人们砍伐树木和猎杀野生动物的场景。“最初,大家砍树只是为了生活需要——用来烧火、做饭、取暖,砍得还不太多,后来就发展到生产需要,大炼钢铁时,一天砍下的胡杨树堆得像一座小山。”他说。1970年代初,他也曾跟随大人猎杀野骆驼,亲眼见到两头巨兽被子弹毙命——30年后,野骆驼只剩下了不到40峰。

  1970年代中期是标志性时段。疏勒河上游,水利部门在安西县和玉门市各自修建了一个大中型水库——双塔水库和昌马水库,导致以下400公里的河段——其中300公里河段在敦煌——断流;几乎同时,疏勒河的支流党河,也在上游被阿克塞县截留500万立方米的水。在敦煌境内,水利部门也筑起了大坝,党河断流了。

  包东红无奈地说,敦煌的地下水位从此得不到补充——这里地下水主要靠疏勒河和党河渗透补给。

  水库中的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在敦煌,需要灌溉的农田已经由最初的1.3万亩增加到38万亩。敦煌水务局局长马玉成说,实际上可能有40多万亩,每年至少需要2.5亿立方米来灌溉。而党河的年径流量只有2.6亿至2.99亿立方米,其中有一半要被蒸发掉,再除去阿克塞分流的500万立方米水。

  开拓者们顺理成章地将手伸向了湖泊和湿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月牙泉于1975年首次遭到了重创。“泉里架起了渡槽,4台8泵的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抽了一个星期。”李茂锦说。他亲眼见到了这样的场景:泉水急剧下降,岸边的沙骤然崩塌,两台抽水机砸下泉底,其中之一至今都没挖出来。

  人的目光又盯上了地下水。1976年——1986年,新开掘的机井数量为1800余个,相当于敦煌绿洲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个。

  综合敦煌各部门的统计,敦煌市目前年采地下水6000万立方米——容许开采的地下水量为5500万立方米,其中2/3用于灌溉。

  只有消耗而没有补充,敦煌的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0.2米的速度下降,到2001年,累计下降了近11米。包东红称,这是严重的“收支不平衡”。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月牙泉水位的下降——1986年时,月牙泉水位不足2米,到2005 年就只剩下0.9米了。

  老天的报复

  于是,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没有水和植物的约束,沙漠终于自由了。

  “首先是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敦煌市气象局局长巴秀天说,“其季节性分布也起了很大变化:以前主要集中在 3-5月份,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

  其次是极端气候在增加。比如说高温——以前,夏秋虽也高温,但是早晚天气很凉,而现在“该凉的时候不凉”;另外两种极端气候是短时期集中降水和暖冬,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细菌和流行病增加。

  本报记者选取了1980年来的几次极端气候,摘录如下:

  1983年4月28日-5月1日,强霜冻,最低气温-11.9摄氏度,近万亩果园、32万株经济林冻害严重,全市70%的棉花被冻死,另外还有3万余亩玉米、1000余亩瓜菜及全部黄豆冻死;

  1986年5月18日-19日,持续24小时8级大风,风速每秒17米,5.32万亩农作物受害,6000棵树木被刮倒,350只羊丢失,长时间停电;

  1996年5月29-30日,强沙尘暴持续10小时,8级大风持续7小时,能见度小于10米,8万余亩棉花受灾,其中6000亩棉花被打死,6000亩果树被刮倒,270根电杆、20公里输电线路被毁坏,5名小学生落水身亡;

  2002年5月5日,黑风(特强沙尘暴)天气,风速每秒25米,能见度为零,即伸手不见五指,数千亩农作物被刮走。

  2006年4月10日-11日,16-17日(记者在敦煌采访期间),沙尘暴,气温骤然降低8摄氏度。

  而浮尘天气也在增加。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10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成分复杂,包含细菌、微生物等,吸入后易造成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