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遗言捐献眼角膜 去世身后留下最后一片光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5:24 东方今报 | |||||||||||||
捐赠眼角膜的老人
渴望接受眼角膜捐赠一直的安徽幼童谢发志 中央厚0.5毫米,边缘厚1毫米,直径12毫米,因为有这样一张薄薄的眼角膜,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因为缺乏这样一张薄膜,许多人不得不在一片漆黑中摸索世界。5月10 日,一位82岁的老人在医院病重去世,子女们按照老人的遗嘱,献出了他的眼角膜,这是一个82岁老人留给另一个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82岁老人 留下最后一片光明 5月10日下午,躺在省人民医院病床上的季林(化名)老爷子已经深度昏迷3天了,老人的子女们一直守候在床边,默默无语。 “10多年前,父亲就叮嘱我们,等他百年后要捐献角膜,让他的眼睛帮助更多的人看见光明。”老人的小儿子季先生告诉记者。 “后来,他想把所有能用的器官都捐献出去,但医生说只有角膜能用。”“他说,不捐献,烧完就是一把灰,只能壮地。”季先生介绍,季林老人是解放前的河南大学的毕业生,思想开通。 5月7日中午,因为心脏病引发脑出血,季林老人住进了医院。“记着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第二天中午,老人说完这句话后就陷入了深度昏迷。 前天上午,经过省人民医院与河南省红十字会的努力,老人的角膜捐献协议终于签署了。 签完协议后,老人的子女们心情复杂:既有将失去老人的感伤,也有完成老人愿望的欣慰。 对于将接受老人角膜的人,老人的子女们有两个要求:了解接受者的详细信息,接受者在出现意外时必须捐献出角膜。老人的子女说,这是为了把爱心传递下去。 ●媒体集体“失声” 以此向老人致敬 在采访过程中,老人的儿女只简短地回答了记者几个问题,拒绝了电视台记者的拍摄。“我们不想宣传,只想静静地完成父亲的遗愿。”老人的小儿子请求记者在报道中不要提及老人的真实姓名,也不要登他们的照片。 “他们现在压力很大,详细情况被报道后,怕不理解的亲朋好友指责自己不孝。”省人民医院眼科的医生说,一些老人本来愿意捐献遗体,但他们的子女怕别人知道后说自己不孝,使得捐献遗体难以操作。 5月10日19时许,老人病情危急,为了让老人安静地离开,家属拒绝外人打扰。20:05,老人去世。21:30,医生开始取老人的角膜,5分钟后摘除手术完成。 这时,在场的省会十几家媒体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暂缓报道一天,“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也为了安慰老人的家属,等他们情绪稳定一点再报道吧。” ●哪个患者能用上角膜 还要做评估 5月10日下午,在5楼的一间病房里,来自安徽合肥的16个月大的小病号谢发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孩子左眼球上被一层白色的膜覆盖着,白色眼球已经变红。 “他的眼睛患真菌性角膜溃疡,左眼已经完全失明了,如果一周内不能做角膜移植手术,他的角膜将穿孔,到时候左眼球将被摘除。”王丽娅院长介绍。 听说有人要捐献角膜,谢发志的家长和许多角膜病患者聚在王丽娅院长办公室外,急切地想知道消息的真实性。 “供体角膜取下后,我们要做评价,看给哪个患者移植能发挥角膜的最大效用。”医生说,捐献的角膜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要寻找合适的接受者。 ●一对角膜 可以帮助多人看到光明 据了解,最佳的角膜捐献年龄是5岁~55岁,按照这个标准,季林老人早已超过捐献年龄。“因为捐献者太少,只要有人捐献,我们就要。”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的张郑民医生无奈地说。 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已经有30多个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在省眼科研究所排号等待,还有更多的患者绝望地离开医院。 据介绍,我国有300万角膜盲患者,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每年捐献角膜的人数仅为6000人左右。 “一对角膜至少可以帮助2到4人恢复光明,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角膜捐献者的行列。” ●捐献角膜 不影响身后“颜容” 最近,歌手丛飞捐献角膜让五人受益,激发了不少人对角膜捐献的兴趣,不过,很多人对角膜捐献还有一些陌生,不知道自己的角膜是否有用,或者担心捐献角膜影响“身后颜容”。 记者了解到,白内障患者、视力较弱者、年龄偏大者都可以成为角膜捐献者,大多数癌症也不会影响眼角膜捐献。此外,捐献角膜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外貌。而由于眼组织的获取是在捐献者死亡后几小时内完成的,也基本不影响身后事的安排。 记者手记 季林老人走了,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不应该只是一声称赞一点敬仰,而应是像他一样,在若干年后,把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的角膜留给这个世界,世界会因此多些光明。 如果您愿意身后捐献眼角膜,请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库联系: 联系电话0371-65580907(张医生)、65580917(杜医生) E-mai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