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拾物招领因何受冷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8:15 每日新报

  执笔 宏伟

  本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学生早上离家后不知去向,老师家长两头不见人,经过大半天的寻找,原来孩子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考虑到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他于是蹲在原地,等着失主回来。

  孩子很单纯,也很执着,但他大半天的“守株待兔”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失主始终没有回来。当孩子焦急地等待失主的时候,相信失主一样焦急。不同的是,失主可能正在焦急地挂失银行卡,焦急地补办身份证,他也许压根儿没有想过回原路看一看,他大概坚定地认为,自己碰到了“三只手”。

  的确,“三只手”的威胁似乎无处不在。即使有幸再见失物,钱包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钱包”,里面早已空了。受这些“经验”的影响,人们丢了东西通常的反应不是找回来,而是想办法补救,于是丢了卡的打电话挂失,丢了钥匙的赶紧去配一把。由于对找回失物不抱希望,人们于是冷淡了报警这件事,即便有失而复得的可能,很多人也懒得应付又是登记又是询问什么的,长此以往,拾物招领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其实人们远离拾物招领,除“三只手”在作怪之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丢失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再生”的。拿钱包里的东西来说,除了现金,其余几乎都可“再生”:银行卡只要挂失,钱一分不少;身份证、护照均可补办,只不过添了些麻烦。

  而那些捡到东西的人,比如上文那个小学生,假使他通过拾物招领找到了失主,但对方来一句:哦,我不要了。这势必会使他的热情遭到打击。而据记者了解,遭受这种打击的人还不少呢。

  就这样,丢东西的心灰意冷,拾东西的兴致不高,拾物招领处门庭冷落也是必然。当然了,拾物招领处有时还是能助人一把,所以虽然受到冷落,它还不至于退场。至于让它重返“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代的光荣,难度太大,但精神可嘉。

  相关新闻链接 3版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