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废品收购网收出新生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3:24 江南都市报
废品收购网收出新生活(组图)

废纸箱还真不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废品收购网收出新生活(组图)

夫妻双双上门收破烂。


废品收购网收出新生活(组图)

数着一天辛勤后的收获,夫妻俩笑得可开心了。


废品收购网收出新生活(组图)

辛苦忙碌一天后,张继洪晚上还得维护自己建的废品收购网。


  一赣籍青年为圆创业梦自建网站收废品专家称值得鼓励

  一赣籍青年放弃广东一家企业报纸的执行编辑一职,返回南昌自建“江南废品收购网”,做一名全职的“破烂王”。 不少市民赞叹其创业的勇气和决心,有关专家也表示此举并没有让他的学问贬值,其创业精神值得鼓励。

  大学毕业后成为企业报执行编辑

  赣州小伙子张继洪今年24岁,系赣州市上犹县五指峰乡黄沙坑村人,于2002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办 公自动化系。眼前的小张看起来貌不惊人,长得非常瘦小。据了解,他在校期间,因文笔较好,一直担任校报主编以及广播站 站长一职,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成绩优秀的他还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并曾被学校评为“十佳毕业生候选人”。“大三 的时候,我在南昌开了一个书店,开了一年的时间,挣了点钱,那时自己就对商业很感兴趣了。

  他说,毕业之后就去了

东莞、广州打工,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大型的广资企业担任经理助理一职。2004年, 张继洪又当上了一家企业报的执行编辑。上任后,他对该报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因此深得老板的赏识与信任。

  放弃升职返乡收破烂创业

  张继洪在执行编辑职位上干了近两年,其出色表现赢得了企业老总的厚爱。正当老总决定升他为经理时,没想到他却 在此时提出辞职,说江西现在正掀起创业热潮,自己要回江西当个“破烂王”,回老家创业。当时,老总也感到惊讶,但开明 的老总知道年轻人创业的热情不能浇灭。老总对张继洪说,我支持你,你先回去试试,如果不行的话再回来。

  如此好的待遇,他为何就这么轻易放弃,回乡从事一般年轻人看不起的废品收购工作呢?据悉,张继洪在企业报每月 的收入约为3000多元,还包吃包住,每天工作8小时,是大多数都市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对此,张继洪坦言,自己几 年前就有这种想法,因为他的一些亲戚开废品收购站一年挣了10多万,再加上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表示愿意投资,所以他就毅 然决定返乡干起收破烂这个行当,以此来圆一个自己大学毕业后一直未圆的创业梦。

  网上“吆喝”收废品初战告捷

  回到江西南昌之后,张继洪和同事在南昌市星光村租了一间房,住宿办公兼用,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名有头 脑的年轻人决定利用高科技从事废品收购工作。凭着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他于今年4月26日开设了一个废品收购网——“ 江南废品收购网”,在网上“吆喝”收废品。网站开通没几天,效果还真不错,有一家企业和一个学校看到他的网站之后拨打 了他的电话,说是要卖给他数十吨废金属和数千斤旧书。开张就红,张继洪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这两笔生意正在洽谈 当中。另外还有数家企业正在与他商谈业务。

  创业之初,张继洪的同事刘先生却在做了一个星期的市场调查后,觉得辛苦,不久便撤资走了。失去了合作伙伴,张 继洪心里有些难过,但他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创业梦想。“我坚信自己能够成功!”说到这里,张继洪眼中 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声音

  系主任:其创业精神值得鼓励

  东华理工学院外语系的一位杨主任告诉记者,张继洪在校期间,文笔很不错,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个很好的学生。“ 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通过收废品创业这很正常。这不是简单的收破烂,他还会利用网络这种高科技手段来收废品,其 创业精神值得鼓励。”

  市民:佩服其创业勇气

  张继洪周围许多人知道他这个大学毕业生放弃令人羡慕的执行编辑工作去收破烂的经过后,纷纷感慨其创业的勇气之 大。一些市民表示,现今创业潮流日盛,人各有志,凭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是值得鼓励的。新建县段先生说,每个人追求自己 的理想是自由的,是应该给予支持的,因为劳动是光荣的。

  妻子:支持他的事业

  张继洪告诉记者,他的妻子本来在广西开

出租车,为了支持他的事业,现在已经不开车来到南昌和他一起做“破烂王 ”了。他的妻子对记者说:“不管做什么,只要是他坚持的正当事业,我就支持。”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时有询问“废品收 购业务”的电话打给张继洪。

  省委党校专家:收破烂并没有让他的知识贬值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杨超认为,这种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张继洪从事的废品收购职业,并没有让他的 学问贬值,因为他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去收废品。像张继洪这种曾经在某个岗位有过成功经历后却选择另外一个岗位的举 动,在当今社会已较为多见。文/邹丽涓记者杜金存图/记者李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