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密外交档案披露中国免诉日本战犯内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8: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谭晶晶 赵嘉麟 张勇) 1956年,中国政府决定放弃起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政府做出如此决定?这些战犯当时在中国又经历过什么?……记者12日在外交部最新开放的解密档案中一一找到答案。

  1956年4月25日,中国给苏联一份关于处理日本战犯问题的备忘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中国关押的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共有1109人,其中969人是苏联政府在1950年7月移交给
中国政府的,其余140人是由中国政府逮捕的。这1109人中间,历年来先后病死了46人,当时关押的实际人数是1063人。”

  “中国检察机关为做好审判的准备工作,对这批战争犯罪分子的罪行,进行了必要的侦讯和调查。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完毕。”

  关于中国放弃起诉日本战犯的原因,这份备忘录中有清楚的解释:“考虑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已经10年,中日两国所处的地位已经有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现在决定在近期内根据宽大方针,处理这批日本战争犯罪分子。”

  “中国政府认为在目前国际形势情况下,采取宽大处理的方针,将有助于

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推动国际形势更加走向缓和。”

  “为此,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已在1956年4月25日通过了一项‘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根据这项决定,中国政府准备把其中罪行严重的少数人交付审判,分别判处不超过20年的有期徒刑,一个不杀;对其中罪行较轻的或者在关押期间悔罪表现较好的人(大约在1000人左右),将免予起诉,予以释放,交由中国红十字会遣送回日本。”

  关于日本战犯在押期间的待遇,一份1956年4月-7月的《在押日本战犯参观情况简报》中有详尽的记录:“关押在抚顺、太原的日本战犯共有1063人。自2月份开始,分别组织他们在抚顺、太原、北京和附近农村陆续参观了一些工厂、商店、学校、幼儿园、工人养老院、农业合作社等。参观后他们受了很大的感动,普遍反映良好。”

  记者在简报中看到,许多战犯表示不能想象自己身为战犯,还能允许到外面参观,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有的事情,中国人民的伟大胸怀使他们既悔恨又感动。参观途中宽大的待遇也使他们深受感动,如坐清洁安适的寝车等。

  通过参观,战犯对自己在中国所犯的罪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悔恨。许多战犯当场联系了自己的罪行,恭敬地向拜访的老工人表示谢罪。许多战犯流着眼泪说,今后一定努力学习,改造思想重新做人,决不再走侵略的道路。

  “战犯中将佐佐真之助在参观结束后说:‘这次参观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自己的罪行,现在我在整个日本帝国主义政策中,找不出一点真理,我衷心希望到中国人民面前谢罪,然后要求把我枪毙,死也甘心。同时希望通过日本政府向日本的后一代转达我的体会,叫他们不再走我的老路。’”

  战犯与一些群众的对话也深深教育了他们。简报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一位战犯以试探的口吻问农业合作社社员:“对站在你们面前的战犯你们抱有怎样的心情?”

  社员答:“我们反对的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而不是哪一个人,只要你们悔恨过去,再不走侵略的道路,我想中国政府是会宽大你们的。”

  这一战犯听完后站起来深深向社员敬礼,感动地对其他战犯说:“这就是中国人民对我们的心情!”

  记者在相关档案中看到,日本战犯在华关押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给来华探视亲人的家属也提供了各种可能的协助。对于费用有困难的,红十字会还酌情予以补助。

  1956年6月,中国政府向第一批释放的355名日本战犯宣布了免诉、即行释放的决定。回国后,这批战犯在一封给中国政府和战犯管理所的感谢信中写到:“我们以非言语所能形容的感激和喜悦,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我们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的宽大赦免的命令……回想起来,在这几年以前的我们,是多么污秽丑恶的人们啊……在战争中,我们丧失了人的良心,而变成了血腥的杀人魔鬼……但是实际上,我们所受到的中国人民的待遇,是和我们在以往对中国人民所干出来的那种恬不知耻的野蛮行为,是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所进行的那一战争,决不是‘为了国家’,也决不是‘为了亚洲和平’的‘圣战’。……我们决不再走侵略战争的道路,决不再受帝国主义者们的欺骗,我们一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而保卫和平。”(照原文)

  中国外交部10日起对公众开放1956年至1960年间的解密档案。此次对外开放的档案占这一时期外交档案总数的60%。(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