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道德观察]红包书评何以由耻态变为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7:2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近日,有图书编辑自暴“家丑”称,书评界恶习一箩筐:“表扬书评”,只见优点,不见缺点,看似花团锦簇,实际是牛屎都敢说成一枝花;“注水书评”,云山雾罩,东拉西扯,看似与书有关,其实是顾左右而言他;“职业书评”,看似句句点到要害,通篇却又空洞无物,实为油滑至极……之所以书评中出现这些问题,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评傍上了“孔方兄”,以前单纯真挚的书评不能再以清纯示人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书评变质为“书颂”,的确有有辱斯文之嫌。造成书评注水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与红包、好处、利益、面子、关系等有关。书评红包化,说到底是一个书业诚信的话题。

  学界指出,书评的含义有两种,其一是在对书籍的内容和外在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写成的文章;其二是指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的文化行为。常见的书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介绍性书评;评介性书评;专业性书评;阐发性书评;书话。一篇好的书评应该有其独到的见解,有评书者自身对书籍价值的见仁见智的判断,它在发挥既服务于作者又服务于读者的作用的同时,本身也应该是一篇独立的美文。

  书评小文,少不过百字,多不过千余字,有时却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的选择。也正基于此,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中,不时暴露出从业人员浮躁的利益追逐心态。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五种书评,书评界却出现了另外一类书评分类法:“御用”书评、圈子书评、红包书评……此类书评原本属于耻态心理下的异化,却在唯利是图观念的引导下,成为一种常态,值得警惕。

  书评作为出版社的一种图书宣传方式,本无可厚非;而一旦糅进了功利的成分,自然就难以保持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说话”立场,为读者利益着想,对读者负责的初衷也就流于形式。在当前信息繁杂的时代,每天都有上百本图书面世,书评无疑应该成为读者快捷准确地判断一本书的阅读价值、可信赖度的“高参”。从另一层面上说,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书评,也有益于提高图书的质量,促进出版业的繁荣。

  中国每年出书总量位居世界之冠,而与拥有世界上最庞大规模的人口基数相比,购书量却极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书评文章、书评杂志、书评栏目等逐渐兴起而终究未能“英姿独立”,或沦为逐利者的宣传工具,或终究逃不过经营困顿最终停刊的命运,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最新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中国人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半数国人不读书,就是中国读书现状。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国人半数不读书盖因这些虚假浮夸的书评。然而,一旦读者因失信的书评而丧失对于书本的基本信任,又怎么能说,书评不是导致国人读书现状的原因之一呢!书评虽小,却也与书业兴衰有关。小书评或可带来书业繁荣,但一旦耻态的红包书评成为常态,这样的常态恐怕也不久矣,直接带来的后果便可能是图书业的衰零。要让书评摆脱这种利益纠缠,真正能走出怪圈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是有路可循。很多作家就曾建议,书评应走职业化道路,从机制上保证书评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信誉。这些职业书评人应在各自熟悉的书评领域,以专家身份写出令人信服的书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