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新开拓 重铸辉煌——写在越剧诞生百年暨进上海90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9:30 东方网-文汇报

  最近,上海越剧院接到一封发自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邀请信,当地声进文化公司的舒尔茨总经理邀请裘丹莉等一行12人携带《红楼梦·葬花》、《情探·阳告》等越剧折子戏到拉腾诺市演出15天。舒尔茨总经理声明,如果越剧此次“试水之旅”一旦成功,他们将在欧洲组织更大规模的越剧巡演。

  下月初,上海越剧院又将扛起“上海越剧全国行”的旗帜,带着青春版《红楼梦》
和新版《梁祝》举行第二次“东北行”。从立足长三角到走向全国,从开拓海外市场到渗透基层农村,上海越剧积极寻求多元的市场空间。

  今年是越剧诞生100周年,又恰逢越剧进上海九十年。从100年前浙江嵊州稻桶上诞生的乡野小戏,迅速成长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越剧离不开“创新和开拓”这一看家宝。站在越剧新的百年的门槛,新世纪里的越剧,致力艺术创新,培养青年才俊,拓展演出市场,仿如凤凰涅槃,期待新的辉煌。

  创新:越剧发展的根本

  无独有偶。几乎与声进公司的邀请函同时到达,英国跨国界公司也来信邀请上海越剧院的女小生章瑞虹于今年8月至10月赴英创排音乐剧《失去的东方》。该剧将以越剧为主体,把中西文化结合,以不同形式对中西文化中的爱情故事题材进行创作和演绎。跨国界公司在对中国进行考察后认为,越剧女小生是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而且越剧在艺术形态上很开放,具有吸纳国际先进文化信息,进行全方位创新的可能。

  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确实是越剧的优良传统。与新文化相结合,吸引新文艺工作者参与改革,是越剧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1942年起,袁雪芬等越剧艺人们对越剧进行全面改革。当年,南薇、韩义等知识分子为越剧带来新的观念;之后,郭沫若、田汉、许广平、于伶、刘厚生、吴琛等著名文化人的介入,更使越剧提升到新的层次。在300多个戏曲中,越剧首先实施舞台综合艺术和导演中心制等,并完成了从农村民间艺术到城市现代剧场艺术的转型。对面目一新的“新越剧”,欧阳予倩甚至评价说:“来自戏曲,而脱胎戏曲,成为一个新的品种。”

  正是由于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越剧在解放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一批经典剧目。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认为:“在现在社会大转型时期,越剧艺术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选一个好剧本,请一批一流主创人员,多投入,长时间打磨,这种个别提高的模式了。今天需要的,是对越剧的整个艺术本体特质的提高。”

  事实上,这些年,越剧舞台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收获。但也有一些作品还未能取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同。袁雪芬一语中的:“一些创作者对剧种历史缺乏研究,他们常常不知道剧种缺少什么,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改,哪些却不易动。仅凭一厢情愿,像无头苍蝇,这样的改革之作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自然吸引不了观众。”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越剧的发展和繁荣不可能单靠一地和任何一家剧团。正如袁雪芬所言:“天下越剧是一家,越剧的振兴,靠的是全国越剧团的团结协作,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亲密合作。”上海越剧界的同仁要和全国越剧界的同行一道,共同为繁荣越剧事业而努力。

  培养新的演员和观众:越剧未来的希望

  坐在电脑前,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陈湜常常会进到“上越青年演员”的QQ群里,和网上喜爱越剧的年轻观众聊聊。陈湜有自己的忧虑:“我们剧院有一批阵容整齐的青年演员,我们应该形成合力,打出品牌,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让观众认识我们。青年演员也应该担起培养新观众的重任,否则,青年演员和青年观众都会断档,这对剧种很危险。”

  戏曲是“看角儿”的艺术,观众常常是冲着名角走进剧场的。当年,吕瑞英、金采风创排新戏《花中君子》、《汉文皇后》时,都让初出茅庐的赵志刚去演剧中的“弟弟”,“明星扶新人”。如今,赵志刚俨然成长为越剧男女合演的领军人物,他认为:“我们能成为明星,是因为上一代演员让出舞台,又有一批艺术家无私地在台上扶持我们。新人要成长,队伍要建立,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年的越剧改革,培养了一批纺织女工、中学女生等观众群,成为支撑越剧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今,培养大中学生等青年观众已成为剧种发展的当务之急。事实上,像《红楼梦》、《蝴蝶梦》、《家》等具有文学品位的剧目,这些年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5月13日至21日,上海越剧院晋京演出,其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在北京大学举办“百年越剧与当代青年同行”系列活动,举办“关于越剧风格特色”讲座以及名为“走向未来的越剧”的青年越剧论坛等,以打通百年越剧与大学生的沟通桥梁。

  拓展市场:越剧立足之基础

  今年3月,上海越剧院带着《红楼梦》、《孟丽君》等10台剧目到浙江苍南的一个小渔村演出,5天10场,观众如潮。戏才演到一半,邻村村长就跑来找到剧院艺术总监胡勖,力邀去他们村继续演出,无奈,剧院档期早已排满而未能成行。欣逢越剧百年诞辰,仅在逸夫舞台就有100场越剧演出,加上杭州红星剧院、松江等地的定点演出,上海越剧院一年150场的演出计划今年年初就早已排定。

  越剧在长三角的农村拥有广大的知音。“实施品牌输出战略,或许是占领农村市场的一种方式。上海越剧院提供品牌、挑梁的小生和花旦甚至综合舞台艺术,中小越剧团提供班底,以高质量的艺术渗透农村市场。”尤伯鑫设想说。事实上,温州越剧团已提出与上越合作,起用金静、丁小蛙两位上越演员,合作排演《王老虎抢亲》。

  在戏曲越来越陷入困境时,越剧相对拥有较多的观众。但早在3年前,敏锐感受到生存危机的上海越剧院领导将市场眼光投向了全国。2003年起,上海越剧实施“全国行”,力争在5年内走遍全国各个主要城市,以重新“播撒越剧的种子”。

  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惠丽自信地说:“语言不是障碍,我相信越剧能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她记得两年前在“周小燕大师班”期间,她在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为外国观众演出《红楼梦》片段,演出结束后,很多外国观众兴奋地围上来告诉她,他们不仅看懂了故事,而且对越剧柔美的唱腔、精致的装扮等都极为喜欢,并疑惑:“这样精美的艺术为什么不到我们国家去演出?”钱惠丽说:“目前的瓶颈是越剧通向国际演出市场的销售通道还没打通。否则,越剧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目标。”

  在未来90年中,如果在艺术形式上有突破,新的领军人物会诞生,多元市场能开拓,越剧无疑将迎来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张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