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抢救濒危藏品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9:56 江南晚报

  本报记者莫雨

  据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无锡市泥人博物馆内保存的770件“珍品”中,残破率达到了72.6%,修复这些泥人展品已是刻不容缓。眼看着今年黄梅雨季又要来了,曾经从事泥人修补抢救工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莲、王南仙也是急上眉梢———

  据了解,目前无锡市惠山泥人博物馆内的这批作品的最近一次大修补还是20年前。1986年,经过政协委员的多次提案,有关方同意以无锡市泥人研究所为班底成立泥人博物馆,当时进行了一次大批量的泥人修复工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成荫、喻湘莲、王南仙都参与了那次修复工作,当时喻、王两位大师还专程复制了一批现存南京博物院的清代泥人藏品。

  那么,20年后这些泥人又变得如何?踏着潮湿的青苔路面,记者来到位于下河塘王恩绶祠内的无锡市泥人博物馆。记者看到,位于第一展厅的历史作品色彩都不复鲜艳生动。展厅正中的镇馆之宝--清代中期的大阿福从脸部到身上均出现明显的裂纹。最令人心痛的是那套由著名惠山泥人艺人蒋晓云制作的《罗汉》。据说,当初这套《罗汉》共有18只,现存9只,呈现了惠山泥人泥塑工艺的最高境界。可眼下,罗汉的表面剥落,底部的泥质都已酥松,展品边上还有散落的泥土。另外像《杂技》作品中的一群童子,有的断手有的断腿。据曾担任泥人研究所资料室主任的乔锦洪透露,泥人博物馆展出的是1986年经过修补后品相相对完好的一部分,展柜内还锁着大量缺胳膊断腿的泥人残片。2004年,他亲手将泥人清单移交市博物馆时,清单上除了登记泥人件数外,还登记了残破的头部、躯干、手、腿的件数,总共约2700余件。

  记者就惠山泥人的保管专程请教了无锡市博物馆馆长陈瑞农。陈瑞农说,惠山泥人的保存有一定技术要求,必须在合适的温湿度下保管。这些泥人最怕黄梅天潮湿,同时也不易曝晒,一般来说湿度大约在65度左右,温度保持在25-28摄氏度。

  然而,记者在下河塘的展厅内看到,除了地面铺了瓷砖,屋顶简单地做了吊顶,整个建筑还是旧式的不防潮结构,展厅内也没有任何防潮设施。据管理人员称,展厅备有吸湿机,但一般不太使用。记者了解到,遇上黄梅雨季,像这样的老房子,一天可吸出的水达3-4桶,普通的吸湿机根本不顶用,无法达到博物馆应具备的防潮防湿条件。

  由于新馆仍在筹建中,离黄梅季节来临不过就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暂时安置在祠堂内的藏品是否又将在原地度过这个雨季呢?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无锡市文化局管办分离之前,无锡市委市政府就召开过协调会,要求在今年梅雨之前将泥人藏品转移到适当的地方保管。

  那么事隔半年多,为什么这些藏品还是没有被转移?据了解,泥人博物馆最早隶属市轻工局,与泥人研究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泥人研究所转制后,泥人博物馆的归属就一直存在问题。2004年,经市政府协调决定,泥人博物馆产权归市文化局,但由市园林局代管。去年市文化局管办分理后,泥人博物馆又被划归市文管中心管理。这其中千头万绪的关系,造成泥人博物馆藏品的接手难问题。

  眼下,这批泥人藏品的接手工作仍在协调中。3月,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专题协调会上,无锡市文管中心曾提议在新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内腾出一块地方保管这批泥人藏品,得到市领导许可,但目前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仍未完工,根本无法在今年梅雨季前解决安置场所。五一前,无锡市文化局又与市文管中心开了一次协调会,明确由市文化局牵头,文管中心配合,做好泥人博物馆衔接工作和藏品转移工作。

  但半个月过去了,藏品具体往哪里转移依旧没有眉目。记者昨天从市文管中心了解到,由于市文化局委托园林局管理的协议尚未中止,因此中心一时难以接手。当务之急,市文化局要先中止代管协议,文管中心才能名正言顺地将这批藏品接手安置。

  黄梅雨季转移藏品至多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有的泥人因残破严重,一时已无法移动。记者请教过喻湘莲,像那几只罗汉一拿起,底部就会脱离,甚至散架,无形可寻,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从各个侧面进行照相,然后再依据照片进行修复,甚至是复制。面对大量残破的藏品,如何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才是关键。喻湘莲大师称,无锡之所以被命名为“中国泥人之乡”,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无锡保存了一批优良泥人藏品,尤其是历史作品有400余件,相比之下天津泥人张的历史作品只保留了100多件,这是一笔财富,我们不忍眼睁睁看着这批财富被损毁、流失。

  770件泥人作品,72.6%的残破率,加上还有大量有待复合的残件,惠山泥人的修复是一件巨大而繁复的工程。同时,这些泥人的修复还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喻湘莲表示,惠山泥人分泥塑和手捏两大派,这些泥人应当根据其派别,由专门的艺人修复。而那些工艺价值很高的历史作品,如果没有大师们的参与,肯定无法修复完善。她举例说,现存市博物馆内的国家二级文物《蟠桃会》当年是从惠山头茅峰的寺庙中取下来的,当时市博物馆请了雕塑师进行修复,不是专职的手捏泥人,因此在安装头部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因此,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蟠桃会》中有的人物的头部还是张冠李戴的。喻湘莲说,解放初期她跟随蒋子贤学艺,先后跟过三个师傅,当时惠山泥人的主要艺人有10多个,有五六种风格,只有他们这辈人才熟悉这些老艺人的风格,每门艺术有每门艺术的独特语言,现在的年轻人并不了解这些历史作品的风格,不懂其中的传统,因此很难准确原复历史作品的精髓。乔锦洪表示,目前惠山泥人仅存四位大师,大师们不可能完全承担泥人巨大的修复工程,因此,修复要请一批有熟练技艺的泥塑、手捏、彩绘人员,但大师们一定要亲自参与监督指导。

  记者了解,市文管中心已在申请修复泥人的专项基金;无锡市博物馆也表示以后将组织专业人员、邀请工艺大师进行泥人修复,但这些计划都还没有最终落实。喻湘涟大师十分伤感地告诉记者,修复惠山泥人藏品,呼吁了多年,1986年修复时两位大师在修复组一呆就是6年。现在很多藏品再不修就来不及抢救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