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增强动力 激发活力 形成合力: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10:02 云南日报

  认识统一 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省“三农”工作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个字,如春风吹拂农业大国的心田,为农业大省云南3000多万农民展开了一幅美好蓝图。

  依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云岭大地积极迈开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2005年,曲靖市的“三村四化”建设、临沧市的“三村”建设……城市和乡村在统筹中实现着从未有过的交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展开了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1月9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贯彻落实具体意见。

  省委书记白恩培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贯彻意见。

  2月22日至25日,省委、省政府在曲靖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修改并在会后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彩云之南绘就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蓝图:坚持“六个必须”,以“四村建设”为目标,围绕“六新任务”,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六大支撑体系”,强化“六大统筹措施”,突出“六项工作重点”。通过实施产业支撑打造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工程、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基础设施夯实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管理民主推进工程和平安和谐创建工程,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我省绝大多数村庄建成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分三个层次推进:2006年,从全省30户以上的13万多个自然村中,重点选择5万个不同类型的村整村推进,到2010年,条件较好的5000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条件一般的1.8万个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条件较差的2.7万个村实现脱贫目标。其他8万多个村通过新农村建设明显改变面貌。

  新农村建设在云岭大地全面启动。

  政策倾斜 制定完善 新农村建设保障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农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为实现“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我省新农村建设“六新任务”,全省各行各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职责出发,努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业现代经营体系、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保障”“六大支撑体系”,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的要求,我省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总量为19,6亿元,比上年增加1,49亿元,新增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资金5000万元,山区五小水利建设资金2000万元,扶贫资金600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1亿元等。同时,全省各地纷纷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曲靖市财政投入4500万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临沧市筹措2000万新农村建设资金,贫困县整合580万用后1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着更广大的农村和农民。

  “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经济支撑。”——我省深刻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的关键,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初,召开了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会,提出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有新突破,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有新突破,用5年时间,建设较大规模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把畜牧业、林业培植成综合产值分别超800亿元和500亿元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明确了菜、茶叶、花卉等优势产业的产值目标,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贫困县会泽,有2700人的金钟镇乌龙村找准特色产业,通过做大做强优质水果产业,全村的水果收入突破了400万元,仅承包果园,每人每年可实现收入54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