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瑞继保:参与重大项目 电网上的“小李飞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11:07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长期困扰着许多国家的电力行业。电力控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快速性难以兼顾,是威胁电网安全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4月26日,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世界首个±800千伏特交直流混合动模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合成动模实验,准备竞标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控制保护系统。

  10年来,南瑞继保先后参与了三峡输变电工程、大亚湾核电和二滩水电工程、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基地电力保护控制、南方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等众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在电力系统保护、控制领域,留下了他们奋勇拼搏的足迹。

  “斩除故障快、准、狠”

  南瑞继保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早就瞄准了电力控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快速性这个技术难题,1981年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与传统保护原理相比,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是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前提下动作速度最快、正确动作率最高的保护。

  以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为核心,沈国荣和他的技术团队先后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30多项专利技术、一系列专有技术构成的快速继电保护体系,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保护、变电站控制保护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等领域。2005年,南瑞继保的500千伏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其继电保护设备由此被业界称为电网上的“小李飞刀”——斩除故障快、准、狠。

  国家电网公司统计,电力系统国产保护的广泛应用,使我国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率由1995年的95.2%提高到2003年的99.09%。1998年以来,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电网安全稳定事故。

  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相关技术,在上个世纪一直掌握在少数几家外国公司手中。2001年,国家电网公司结合西北—华中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引进国外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技术。南瑞继保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迈出了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国产化的步伐。一年时间,南瑞继保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融合自身核心技术,迅速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研制出整套的±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前进一步”

  早在1988年,沈国荣的工频变化量快速继电保护首次中标我国天生桥—广州和天生桥—贵州±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沈国荣和他的技术团队研制出的继电保护设备随后成功投运,国外继电保护在我国超高压电网的垄断被一举打破。

  2001年,南瑞继保研制出整套的±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2005年4月1日,国内第一个超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改造工程——葛洲坝至上海南桥±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启动一次性成功,在当年夏天大负荷输电的严峻考验下,南瑞继保研发的这个控制保护系统保持了双极大功率、长时间满负荷运行。这样,南瑞继保打破了少数几个国外大电气集团在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领域的长期垄断。

  “南瑞继保技术创新的特点是立足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并取代国外产品成为行业应用的主流产品”,沈国荣说,在与国外同行的较量中,南瑞充满自信。

  “以务实的态度努力解决本行业存在的和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前进一步,再解决一个再前进一步,直到引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沈国荣在阐释技术创新内涵时表示,南瑞继保不仅仅挑战同行,更要挑战自我。

  南瑞继保建设了能够模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动态模拟系统,而且通过了动模实验。该项目的建成,开创了世界范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先河。

  “以产业化促进科技发展”

  在南瑞继保的调试车间,记者看到了数百台正在调试的电网控制保护设备,上面标着黑龙江牡丹江、福建厦门以及天津大港油田等用户单位的牌子。南瑞继保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勇介绍,南瑞继保已经形成年产6万台继电保护和控制设备、1.6万面继电保护和控制屏柜的现代化生产体系,2005年度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超2.6亿元。

  1995年,沈国荣领衔的微机继电保护课题组发展为面向市场的南瑞继保公司。十年磨一剑,南瑞继保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了产业化,成为由科研机构到高科技企业的典型范例。

  沈国荣这样描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关系:“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化促进科技发展。”

  南瑞继保公司成立后,从输电线路保护进入市场,依靠产品在安全性和快速性上的明显优势,一步步占领了国内市场。2004年,我国500千伏电网输电线路安装了2023套微机保护,南瑞继保以783台占到39%。

  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南瑞继保成立了继电保护和控制研究中心,投入研发的人员最多达到200多名,占到职工总数的1/4。

  技术的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大发展,南瑞继保一步步实现了由高压、超高压线路保护到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再到变电站自动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超高压直流输电保护与控制系统的体系化发展,建成了国内电力保护和控制领域最大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其控制保护技术及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220千伏至500千伏电网保护市场上,南瑞继保产品的占有率超过了50%。

  “创新才有生命力”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网保护部高级工程师李力,从1997年开始研制微机母线保护。一年多后,微机母线保护样机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动模测试,具备了现场运行的条件。

  但是样机对保护安全性和灵敏度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南瑞继保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同李力商量,提出了基于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的一项技术思想,即微机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事后李力得知,沈国荣为了这个新装置的创新苦思冥想,夜不成寐。

  南瑞继保的微机母线差动保护装置虽然晚推出了两个多月,却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安全性和灵敏度的矛盾,技术指标远远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这个装置当年就占据了国内近一半市场份额,并在2000年获得国家电力公司科技一等奖。

  南瑞继保研发中心高压直流部高级工程师李海英、刘海彬参与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引进工作。面对直流控制保护硬件中一个主要板卡的图纸,当时的攻关小组发现有两个重要模块的试验结果和预期的数据相比总是存在微小偏差,而外方则否认问题存在的可能性。攻关小组经过10余天的试验,认定原程序中确实存在两个不易察觉的缺陷,于是对一些关键模块和程序进行了重新开发和升级替换,使直流控制保护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掌握核心技术要以我为主”

  上个世纪,直流输电技术一直为国外公司所垄断。2001年,西北—华中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成为我国引进国外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技术的第一个实验项目。

  南瑞继保把这个项目视为进军直流输电领域的绝好机会。凭当时南瑞继保的技术实力,单独完成项目还比较困难,于是南瑞继保寻求与国外知名公司商谈合作。“这样大的工程合作搞上5个以后,你们才能自己搞,这个项目你们只需参与设备制造就行了!”对方这样回答。“要掌握核心技术就要以我为主,要不哪来自主知识产权?”沈国荣下定决心:自己干!

  凭着有限的国外技术资料,南瑞继保集中了精兵强将攻关。对相关电路、源码彻底消化吸收后重新设计,上千次试验……一年时间,南瑞继保完成了这个直流输电项目的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

  更令国外公司震惊的是,面对试验手段上的种种限制,南瑞继保摒弃了花巨资购买国外数字仿真试验设备的做法,自主设计建成了更为先进的世界容量最大的直流动态模拟实验室,能够完成完整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试验。

  葛洲坝至上海南桥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其原来的控制系统是国外公司的产品,运行10年后,各种缺陷逐渐暴露,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对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国家电网公司把这一重大项目交给了南瑞继保,并建议与国外公司合作。当与国外公司商谈时,对方提出了以他们为主的要求,沈国荣毫不退让:“合作必须以我为主!”

  合作无法开展,南瑞继保人自己甩开了膀子:200多个日夜,数十项技术难题,几百套设备生产、检查和试验,几千个功能的反复测试……2005年4月1日,国内第一个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改造工程——葛洲坝至上海南桥±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启动一次性成功,采用的正是南瑞继保自主研发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脑力激荡”的结晶

  “脑力激荡”是李力发明的词汇,说的是南瑞继保技术团队在科研中的相互交流、碰撞与合作。

  南瑞继保研发中心电网保护部毕兆东博士承担电力系统在线稳定控制决策系统开发的主要工作,面对这项复杂技术,毕兆东深感团队协作的重要。半年多的时间,毕兆东和同事们如期完成系统开发。而在随后进行的稳控装置改造上,南瑞继保更是发动了多部门的“集团作战”。一个简单的统计,这次改造涉及的程序就由超过15个开发人员编写。

  沈国荣说,今天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集体冲锋”而非单兵作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典案例在今天的高科技创新领域已越来越少,“南瑞继保在研发时的团队合作,不是各管一段的包干,而是相互打通的无缝合作。”正在调试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装置,就集中了近40名南瑞继保的技术人员。

  南瑞继保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勇介绍,在密切协作下,南瑞继保200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都取得十几项专利、完成五六项国家或国家电网公司的项目。

  如今,在南瑞继保厂区,一个投资2亿多元、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可容纳500多名研发人员的电力自动化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明天会更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