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岸中医聚厦探讨诊疗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0:00 东南早报

  有关人士建议在厦设立两岸中医药常设市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

  早报讯(记者黄毅辉)中医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如今中医已遍布海内外。长久以来,中医仍然没有一个诊疗标准,都是靠经验积累。昨日,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两岸四地的中医汇聚厦门,共同就“中医药标准化”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讨,并制定一个中医药诊疗标准。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李海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台湾中国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介甫,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副校长张永贤,以及香港、澳门等地专家、省市领导出席了会议。

  此次论坛重要的议题是探讨两岸中医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解决措施。会议在厦门构建一个两岸专家交流平台,以举办论坛和中医药博览会等形式,为两岸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在谈到中医药诊疗标准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表示,中医药遍及世界各地,但由于中医界缺乏一个国际化的标准,两岸业内人士认为中医标准还是应该在中国制定,由两岸专家共同来探讨,解决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

  厦门市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注重发挥厦门中医药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的独特优势。记者从厦门市卫生局了解到,厦门市目前开放中医床位上千张,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近70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者100多人。至2005年底,各级中医医院门诊总计约118万人次。厦门市有全省最大规模的中医医院,建立了系列的“全国中医学家研究室”,许多著名中医学家的研究室均设在厦门。厦门市还在同安划分出山区地带、半丘陵地带和平原沿海地带三大生产中药材地区,目前开发了以砂仁、淮山、紫苏、菊花、牛蒡等五大品种为龙头等10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区。厦门市医科所开发的“茅根冬瓜茶”“平脂胶囊”等获得国家技术专利。

  在此次会议上,厦门中医药人士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扶持,在厦门建立集医疗、教育、科研、保健养生、生产、加工、贸易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基地,支持在厦门设立两岸中医药常设市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两岸中医药互相认证工作。

  相关新闻

  征集民间祖传秘方编集锦

  早报讯(记者黄毅辉)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卫生局获悉,今年厦门市将向全市征集民间祖传秘方,整理并编印《厦门民间中医药集锦》,进一步推广和使用中草药。

  据了解,目前同安区已整理出《同安民间中草药方集》第一、第二、第三集共771方,编印近2万册,另有65名民间青草药医使用民间中草药如蒲公英、车前草、鬼针草、卤地菊等100多种常用青草药为群众治病。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早报讯(记者黄毅辉通讯员黄琳)昨日下午,厦门市中医院举行建院50周年暨乔迁新址典礼,该院于本周完成整体搬迁,从镇海路迁至仙岳路东段,后埔的禾山中学对面,成为目前岛内东部地区惟一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卫生部副部长佘靖及省、市领导出席了典礼。

  作为厦门市重点工程,厦门市中医院迁址新建工程2003年9月8日奠基,2005年2月5日,主体大楼封顶。新大楼集门诊、住院、医技为一体,该院江头分院改为厦门市肝病中心和肛肠病治疗中心并正式开诊。厦门市中医院完成搬迁后,可凭借仙岳路这条贯穿厦门海湾的快速通道辐射翔安区乃至泉州地区,联合江头分院,承担起岛内东部地区医疗中心的重任。医院目前设立了“港澳侨台胞诊疗中心”,为了给厦门市贫困归侨就医提供经济支持,由厦门市卫生局、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倡议,厦门华侨医院还设立了“厦门华侨医院归侨医疗救助基金”,接受海内外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单位、团体及个人的捐款,目前,该基金已筹得善款65万元,计划筹至300万,以便救助更多的困归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