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方寸邮票架起中俄(中苏)友谊之桥许洪声的五十六载“邮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1:28 哈尔滨日报

  德顺

  本报记者史延志

  许洪声老人今年65岁,与前苏联、俄罗斯邮票打交道的年头就长达55年。痴迷于前苏联、俄罗斯邮票的他倾尽毕生精力,收藏了数不清的邮票,家里的书柜上也全都是与邮票
有关的书。他把收集邮票不仅仅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更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作为中俄专题集邮研究会的发起人,他用小小邮票在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金桥。

  父亲代写书信启蒙“邮缘”

  许洪声小的时候,父亲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员。在农村,与普通农民相比,小学教员就等于是秀才,帮乡亲代写书信是常事。

  1951年的一天,邻居王大娘拿着一封外地来信,让许洪声的父亲帮着写回信。王大娘那个信封上贴着的一张漂亮邮票引起了只有10岁的许洪声的注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枚邮票看。邮票上画着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的情景,旁边还画着北京天安门和莫斯科“红塔”。王大娘猜透了孩子的心思,索性把那枚邮票从信封上撕下来给了他,自己仅保存了带地址的信封。这是许洪声平生得到的第一枚纪念邮票,而且内容是中苏友好的。也许,这就是邮缘。从此以后,凡来许家求写信的人,都主动把邮票给许洪声。

  1953年,许洪声跨进了哈六中的大门。这一年,六中校园里多了一批从北京来的华侨子弟学生。这些华侨子弟常与国外的亲人通信,自然比一般同学多收到一些贴有各式各样外国邮票的信件,他们带来了外国集邮风,也教会了许洪生更多的集邮知识。

  1955年,中国《集邮》杂志创刊。许洪生在杂志上发现了许多前苏联发行过的好看的邮票。那时中国发行的邮票还大多是单色,而前苏联的邮票则是彩色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当优秀生被选拔留苏,亲眼看看莫斯科“红塔”上的闪闪红星。

  为了“苏邮”苦读俄语

  刚入初中,在各科教师的行列中,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教许洪声学俄语的教师娜达莎。然而,不到三个月,由于俄语师资力量不足,为了保证高中的俄语教学,初中俄语暂停。但这些俄语基础知识却使许洪生终生难忘。到了高中,又重开俄语课,许洪生学得格外起劲,高一就当上了俄语课代表。一次在学校图书馆阅览报刊时,他突然看到《苏联》画报上面有一页专门介绍苏联邮票的,这让许洪声兴奋许久。他经常到南岗报刊门市部门前,偶尔拿一两枚旧邮票换几枚苏联旧票,如获至宝,珍藏在邮册中。

  1959年,许洪声抱着“学俄语上苏联”的梦想,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一次,系里得到一项政治任务,受团中央《少年报》的委托,将苏联小朋友的一批来信交给黑大,让黑大学生与苏联同学通信交朋友。许洪声将一名叫“舒拉”的来信留给了自己,双方开始通信。舒拉主动给许洪声寄来自己的照片、旧邮票以及奶奶织的工艺品,许洪声也回赠了自己的照片及他用俄文注释的中文《初级读本》,每次还不忘在信件里放上几枚中国邮票。如此往来,持续到大学毕业之前,由于政治原因,中苏通信被迫中断。

  热情架起“邮谊”金桥

  1980年,《集邮》杂志复刊了,大江南北集邮活动蓬勃展开。这一年,许洪声被省社科院录取,从事苏联、东欧社会现状研究。他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搞集邮,长期以来对苏邮的研究对他的科研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

  根据中央“南联北开”的战略设想,黑龙江省有意通过邮展打开禁锢近四分之一世纪的边境大门,促进中苏贸易往来。1985年、1986年,许洪声两次在边境举办邮展,他的邮集《伟大的邻邦苏联》颇受参观者青睐。在改革开放初期,许洪声利用自己的俄语优势,与苏联朋友广泛交流,通信范围涉及苏联所辖的15个加盟共和国。他从邮友处得到了许多国内难得的书刊和信息,对解体前苏联各界人士的内心反映和社会舆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6年,许洪声在邮友们的支持下,创建了中华苏邮爱好者联谊会,办《苏邮爱好者》杂志,为互通邮讯、传播邮识、丰富邮藏、增进邮谊起到了积极作用,会员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年,该联谊会更名为中俄专题集邮研究会,许洪声利用小小邮票为中俄两国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他说,在有生之年,他还要把更多的前苏联、俄罗斯邮品介绍到中国来,让更多的邮人了解俄罗斯,熟悉俄罗斯,为发展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邮票里的中俄(中苏)友谊

  邮票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亲善的大使、友谊的桥梁。在国际上,此国发行彼国重要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事件庆典的邮票,比赠送礼品更胜一筹。

  中俄(中苏)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两个邻国。几千年来,两国虽有过摩擦,但仍以和睦相处的时期最长。在历史上,双方都发行过不少以两国友谊及对方国家人物、事件等为主题的邮票,小小邮票在方寸之间为中俄(中苏)友谊留下了历史的见证。打开自己一本本集邮册,中俄专题集邮研究会会长许洪声向记者讲述起邮票里的中俄(中苏)友谊故事。

  这是我国于1950年12月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票面上是毛泽东主席与斯大林在握手,背景是前苏联红场上的钟楼与北京的天安门。这是中苏(中俄)友好在邮票上的较早体现。

  新中国建国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一些国际反动势力采取在政治上孤立,在经济上封锁、禁运,在军事上包围的办法,妄图扼杀新中国。为了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各项建设事业得以顺利进行,中国开始面向社会主义阵营寻求国际援助,由此掀开了中国和前苏联的友好篇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前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北京。第二天,前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苏建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最初局面。

  为进一步巩固中苏两国的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不顾建国伊始的繁忙,冒着西伯利亚的严寒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访问。次年1月,周恩来也到达莫斯科。这是一次马拉松式的访问,正当外国媒体造谣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的时候,1950年2月14号,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消息震惊了世界。《条约》规定,前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前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前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前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前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百分之一)。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开辟了以后近十年两国间“亲如兄弟”的友好时期。

  这是前苏联于1959年发行的纪念苏联篮球队在智利世界锦标赛上胜利的加字邮票。这枚邮票,不但记录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苏美篮球之战,也记录了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在此次锦标赛上,苏联队所向披靡,六战六胜,以悬殊比分击败了“篮球霸王”美国队,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应该是本届冠军。但由于苏联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同“台湾队”比赛,竟被国际篮球联合会无理取消全部比赛得分。中苏两国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谴责国际篮联的无理决定。以上史实和真挚的兄弟情谊被这枚邮票记录下来,给这段难忘的历史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一天,前苏联发行了两枚一套的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的图案为中、苏两个工人在高炉前握手,身边分别是两国国旗,寓意两国互相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枚邮票以莫斯科大学为背景,两对中苏青年男女在一起看书,书面上写着“友好”二字,反映此时正是中苏友好的高潮时期。

  而每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逢五、逢十的纪念日,我国也都会发行纪念邮票,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文革”前。

  1958年,前苏联首次发行纪念中国人物的邮票。该票采用了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齐白石老人半身标准像的图案。这枚邮票把这位百岁老人的慈祥、智慧和深邃的目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人物邮票的杰作。

  1966年,尽管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前苏联还是发行了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邮票。1986年,前苏联再次发行了纪念孙中山诞生120周年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大方、简朴雅致,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神韵和风采。

  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孙中山这时指出:“今后之革命,要以俄为师。”1923年,孙中山执行同苏联合作的方针,聘请苏联军事和政治顾问小组赴华帮助中华民国建立革命武装力量,培养军事干部和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前,曾致信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认为自由独立之中国和苏联向人类光明的未来携手并进之时,必将到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