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快扶贫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9:00 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王番)昨天,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会同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主办,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承办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本市万丽泰达酒店国际报告厅举行。论坛就贫困地区减贫与发展策略、教育扶贫、劳动力流动与减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思路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原全国人大常委胡敏,农工党中央常委常近时,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江苏省副省长仇和,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伍席源等出席论坛。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致词中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予以大力的扶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国贫困减贫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仍然艰巨。加快扶贫步伐,实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要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实行谨慎执行的扶贫开发方式,要把扶贫工作重心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要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与扶贫地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归根到底,贫困地区的发展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和特长,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张梅颖在致词中说,中国的减贫事业持续推进,需要全民族的自强不息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减贫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开拓新的思想,提出新的措施,为形成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多年来始终贯彻在减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调动减贫资源,由对口帮助走向自主开发,由输血救治走向造血自强,由外力牵引走向内力发动。

  皮黔生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加快扶贫进程,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将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各类公益组织的发展与壮大,滨海新区在未来的扶贫事业中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攀,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也到会致词。胡富国在致词中说,可持续扶贫工作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课题,光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动员全社会,把民间组织起来,扶贫工作就大有希望。吴志攀表示,贫困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影响我们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致贫的重要原因。因此,保证外在支撑环境的可持续性、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发展的科学性对于我们减贫的要求更加迫切。要构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区特色的发展方略。厉以宁说,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研究怎样使贫困地区早日摆脱低收入生态和资源破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怪圈。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历史状况,经济发达程度和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多研究一下不同地区的脱贫致富的经验,就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本次论坛旨在全面、深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这一主题,以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根本出发点,对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减贫问题展开全面而广泛的探讨。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将推出贫困地区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政策、社会发展论坛、企业论坛、农村论坛等多个分会,主要议题涵盖制度变迁、城镇化、民营化、环境保护、教育及人力资源投资、国际贸易政策对可持续减贫的影响,以及与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和机制结构相关的问题,并举行“光华—泰达—毕节:领导干部培养项目”开学典礼,通过“滨海宣言”

  。出席本次论坛的市领导还有,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市政协副主席朱坦、陆锡蕾。

  责任编辑:孙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