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学生科研成果陷入“作品-奖品-废品”怪圈谁来把创新力变成生产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9:20 东方网-文汇报

  新一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大赛,近日开始接受报名。从小发明到拿专利,这项连续举办了11届的创造发明大赛,见证了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在第11届评选出的50个获奖项目中,有42项获得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到34项。喜悦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怎么把专利变成生产力?

  据介绍,在第11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创新
点突出,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上海交大何广强发明的“量子锁”,使破解密码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华东理工武法森设计的“螺旋式自动售报机”,可用于实现报亭自动售报;复旦大学莫炜研制成功的“注射用重组双功能水蛭素”则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在临床上有相当的优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创新点突出”的项目,目前大部分仍被束之高阁。

  作品-奖品-废品,高校学生的科研成果为何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市政协科促会信息部副主任陈红在义务推广获奖项目时发现,“论文、获奖、专利对学生找工作和将来评职称有很大好处,而成果转化不但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很多学生一开始就以发表论文、拿奖、申请专利为研发的最终目标,对成果转化兴趣不大。”记者在调查中则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缺乏市场经验而打消了成果转化的念头,华东理工一位获奖者直言不讳:“即使拿到钱,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找哪些部门、该做哪些事情。”

  为打破“作品-奖品-废品”这个怪圈,市政协科促会和发明协会探索了大量新路,通过展示厅展示、媒体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手段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相亲”。然而,在研发方和企业方的洽谈过程中,却出现了一道鸿沟。

  原来,一项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商品,一般要经过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工业化阶段,通过在市场中经营运作来不断增加它的工业化成熟度和市场化成熟度,这其间的风险,80%都要由企业来承担;而研发人员往往以为搞出了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报了专利就能赚到钱,因此双方“谈不拢”的概率大大增加。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高校的科研成果上--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左右,专利实施率不到10%,而发达国家要达到70%至80%左右。

  “在企业和研发人员中间缺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风险投资。”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有切身体会的市政协科促会认为,风险投资者好比是“淘金者”,能以相对专业的眼光在数量众多的科研成果中筛选出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而且通常会派专人跟踪项目的进展,这样做既解决了研发人员不懂市场的问题,又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将相对成熟的项目出售给最终生产企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风险,“加大扶持风险投资公司的力度,培育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才能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让创新力最终变成生产力。”本报记者钮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