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独生女成为母亲:生活报对100位独生女妈妈的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11:3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伟琳

  当她们还是孩子时,却已经成了自己孩子的妈妈,当孩子在她们怀里大哭不止时,她们却常常需要跑回妈妈的怀里撒娇。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与众不同,现在,这种不同正在被带进他们的婚姻,带给他们的下一代。从独生女到妈妈,这些“小太阳”们正经历着人生最重要的角色转变。

  更愿与孩子做朋友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书的家庭有8000多万个。其中,1979年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610万人以及比他们年长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期。“独生父母”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中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本报《生活周刊》自8日起,历时一周,对哈市百位独生女母亲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孤独”中出生、成长的这代母亲建立起了新型的亲子关系,58%的母亲认为与孩子的关系更像朋友。

  本次被调查人群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39岁;婚龄从2年到13年不等;孩子的年龄从6个月至12岁;职业遍布律师、医生、公务员、教师、会计等众多行业。

  ■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吗?仅有3人是为了“传宗接代”,53%的人是因为“婚姻幸福,喜欢孩子”,也有44%的母亲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为了做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65%的母亲是在婚后“1年以上,5年以内”生的孩子,但是67%的母亲认为“怀孕时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孩子出生后带来的种种问题让我感到这些准备远远不够”。

  ■独生子女结婚育儿成为父母后,孩子谁带?70%的母亲选择将孩子交给父母。但是她们能够积极地从书籍、网络等渠道吸取教育经验,并提前为孩子的未来做经济储备。

  ■对孩子的未来提前做了何种准备?“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占63%,“攒钱、买保险”的占30%,仅有7%未做任何打算。

  ■如何解决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25%选择了父母帮助,更多的母亲表现出了独生女的独立性,选择“精打细算,努力挣钱”。

  ■是否想要第二胎?“为了孩子有伴不再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孤独”,10位母亲选择要第二胎,而大多数符合生育政策的母亲因为养育成本的增加和其他压力而选择“否”。

  ■为了孩子,你放弃了什么?18%的母亲选择“什么也未放弃”。在“职业、美丽、自由”的三个选项中,55%的母亲选择放弃自由,而未放弃职业和美丽。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评价,94%的母亲选择了及格。

  当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团结,当独生女变成妈妈,这份对兄弟姐妹的温情、对朋友的渴望转化到孩子身上,她们希望成为孩子的朋友、玩伴,不再让下一代独生子女尝到自己当初的孤独。她们在长辈的帮助下,在独立性格的影响下,努力向及格的母亲转变角色。

  “只要妈妈在,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

  杨阳,28岁,教师

  5月1日午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徐女士,是女儿杨阳哭着打来的求助电话,因为宝宝不肯睡觉。此时距徐女士离开女儿家不过6个小时。

  当徐女士和老伴骑车赶往女儿家时已近凌晨1时,女儿杨阳抱着宝宝坐在床上抹着眼泪,杨阳的丈夫正在一旁哄着这对母子。

  躺在姥姥的怀里,哭累了的宝宝很快进入了梦乡,杨阳也是一觉睡到日上三杆。谈到此事时,杨阳也不无委屈地说:“我好不容易才能睡一个安稳觉,不用理会孩子的哭声,不用半夜起来给孩子把尿。”而这个电话让徐女士想借“五一”长假女儿休息之机好好休息一下的计划泡了汤。

  杨阳生完孩子后,她的婆婆和母亲很有默契地形成了“一个出钱,一个出力”的局面。杨阳母亲退休生活的全部就是给女儿和外孙当“保姆”。

  每天8点钟是杨阳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会准时到达。因为宝宝满月后,妈妈不再晚上留宿在自己家。让丈夫晚上照顾宝宝,是靠不住的。他可以将宝宝的小床拉到沙发旁边,一只手拿着一块手绢在孩子头上晃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他的注意力却全部集中在电视上。于是晚上的重任全部由杨阳一人承担,很多问题她会拖到第二天妈妈来时再解决。经过一晚的“磨难”,杨阳每天从丈夫7点30分出门后,就盯着表一分分地数着,对哭闹的宝宝说:“再等一会儿,姥姥8点就来了。”妈妈来了,代表杨阳可以不再照顾宝宝,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杨阳撒娇地说:“只要妈妈在,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妈妈都可以办妥。”

  想找一份工作,成为孩子的榜样

  黄莫童,30岁,全职妈妈

  怀孕之初,黄莫童辞了那份没前途又不开心的工作,专心回家待产。原本打算生完孩子重返职场的她,没想到却做了6年全职妈妈。

  现在是黄莫童6年来感觉最轻松的阶段。女儿还在幼儿园,不必为学习成绩操心,已退休的母亲和婆婆都住在附近,随时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但是她每天很忙,朋友们约她都需提前打招呼,否则贸然去她家很容易碰到“铁将军”把门。

  每天7时30分送走女儿后,她便开始了一天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为自己搭配着装。即使在家,黄莫童也很注意自己的穿着,精心地搭配。她简单地收拾好房间后,就会出门,或逛街为家人添置衣物,或去陪母亲聊天、做家务。打扮女儿和自己是她最大的乐趣,为此对逛街购物乐此不疲。而周六、周日是她最忙的时刻,在读的一个本科课程需要全天上课。

  她会和女儿抢着吃零食,会和女儿一起看着动画片傻笑,她的丈夫曾笑称有了两个女儿。但是当只有母女二人时,她却好像忽然长大,她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长辈,一个有重责在身的长辈。她笑称可能是孩子出生后留下的后遗症。

  在孩子半岁时,她的丈夫出差一个月。当时她的母亲和婆婆还在外地工作,于是养育女儿的重任只有她一人承担。整整一个月,她几乎足不出户,当吃完丈夫出差前留下的饭菜后,她便打电话到饭店订外卖。对着一个只会以哭、笑表达感情的孩子,没有与外界语言交流的渠道,那段时间几乎让她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独生子女习惯“孤独”、坚强独立的特性让她坚持了下来。

  当记者问,女儿如何看待自己的妈妈是一名全职母亲时,黄莫童说:“因为我每天都很忙,她还没有发现我与别人的妈妈有不同,是一名全职母亲。”但是最近,她决定重返职场,不再当一名全职妈妈。因为女儿渐渐懂事,她希望让孩子看到她为工作努力奋斗的样子,为孩子做一个榜样。

  从小把儿子当一个男子汉

  王晶,35岁,单身母亲,律师

  王晶跨入单身母亲的行列已经有3年了,10岁的儿子天天随她生活。王晶是家里的独生女,失败的婚姻让她开始重新定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

  可能和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王晶不管做什么都有很强的计划性。比如孩子应该在哪年哪月哪天甚至是上午还是下午出生,她都计划得很周密,为了能生一个健康优质的孩子,她强制丈夫在其怀孕前半年内不许吸烟、不许喝酒,有时丈夫稍微晚回来一点,她都不依不饶。因为王晶的这种性格让丈夫难以忍受,勉强维持到天天懂事,夫妻二人就离婚了。

  拒绝了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的好意,王晶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特有的思维定式使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棘手。王晶意识到,此时不得不转变思维。

  王晶从小就把天天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看待,凡事都征求一下他的意见,虽然他的想法都很幼稚,但是王晶每次都会认真对待,用这样的方式,让他感觉自己是被重视和被需要的。天天总是喜欢那种看起来酷酷的街头装,让王晶感觉很不喜欢,但又不能强迫他穿不喜欢穿的衣服。于是王晶就经常请儿子做着装顾问。在天天每次有模有样地点评妈妈的每一件衣服、每种搭配的过程中,找机会对儿子提出穿衣的意见,然后一起逛街,一起找能让双方都接受的衣服款式。时间一长,他果然培养出了与众不同的穿衣感觉。

  这种“男子汉”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儿子7岁时,她对儿子说:“在咱家,应该由男人照顾女人,今天妈妈累了,由你来做晚饭。”天天想了想,转身到厨房。王晶站在厨房外面,看着儿子有模有样地做了一个炒鸡蛋。

  如今,王晶的尊重教育已小有成果,儿子会主动地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家中“男子汉”的责任。

  为了孩子,上一切“战场”

  周宏,59岁,退休

  周宏是同辈人中为数不多的独生女。周宏自称“辛苦的一代人”,赶上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过上山下乡,返城后,以31岁的高龄生下一女。此时她的父母已经去世。

  女儿出生后56天便被送进了单位的托儿所。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女儿的接送全是由丈夫负责。从女儿上小学起,她把心思全部转向女儿,全心全意地照顾女儿的生活、学习,按时接送,经常向老师了解女儿的成绩、表现。

  她希望女儿可以像自己一样,交更多的朋友来弥补没有兄弟姐妹的缺憾。为了让女儿交到更多的朋友,她成全女儿一切的兴趣爱好,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并主动与女儿的好朋友的家长交朋友。与其他家长不同,她主动邀请女儿的好朋友到家中玩,不怕他们弄乱房间、打坏东西。课外,她与女儿一起学美术、书法。

  作为老三届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优异却没有机会考大学成了周宏心中最大的遗憾,她把这个希望寄托到女儿身上。初中时,因为女儿拒绝补课,母女二人爆发了一次大战,那一次,她第一次动手打了女儿。最后,在女儿签下保证考上重点高中的协议后,她不再逼迫女儿去补课。

  女儿考上大学后,为了贴补女儿读大学的生活费用,为了每月500元,她瞒着女儿去做临时工,打扫卫生。当女儿得知后,抱着母亲大哭,保证不让母亲失望。

  大学毕业后,女儿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周宏最大的心愿是女儿能够早点儿嫁人,最好像自己一样,找一个有兄弟的丈夫,懂得照顾自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