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村劳动力建档率100%:齐齐哈尔市一档解“三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11:37 黑龙江日报

  隋红专 刘丽芳 记者 路敦英 孙昊

  本报讯依安县阳春乡祥顺村村民张军已在外打工多年,无论到哪里,他和同乡们都不会忘记随身携带一样东西———农村劳动力档案。这是他们的“介绍信”,也是他们接受跟踪服务的“联络卡”。截至目前,齐齐哈尔市124个乡镇1257个村共建起171.5万件农村劳动力档案,农村劳动力建档率为100%。

  档案上除了记载农民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技能特长、培训情况、务工经历、品德表现外,还有乡镇政府及派出所的公章。为什么要给农村劳动力建档?开先河的克山县古北乡自有说法:一档解“三愁”,即政府愁———人多地少,大批富余人员需要转移;农民愁———外出打工,“两眼一摸黑”,不知路在何方;用工单位愁———不知应聘者来路如何、技术如何、人品如何。正是这农村劳动力档案解开了纠缠三方的结。

  返乡农民工滕铁柱深有感触:“同样外出打工,我们有档案的显得正规而有说服力,比起没档案的打工者,我们找活更顺当些,招工单位也愿意优先考虑我们。”北京九州辉煌文化咨询中心经理吴继宽说,就是看到古北乡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后决定招工30人。

  建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孙明是克山县保安村的村民,去年在辽阳市的一家私营钢厂打工,工作表现一直不错。

  有一次,因有突发事情误工几天,老板就扣发了他当月的全部工资。一筹莫展的孙明突然想起了档案信息中提供的联络方式,拨通了家乡农民择业办的电话。办公室助理迟永林问明情况后与钢厂负责人沟通,几番恳切交谈,厂方被打动,答应支付孙明当月的基本工资。

  齐市各级档案部门在劳动力转移部门配合下,通过电话咨询、网上了解、回乡人反馈等途径,对外埠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按诚信度好坏归档,档案里记载着外埠劳务市场坐落的城市、企业经营状况、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同关系等,做到让农民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各县(市)区乡镇依据农村劳动力档案信息,搞好培训市场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服务。依安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与江苏埠宁职业学校联合,培训农民1095人,有981人实现了就业。齐市还依据档案提供的信息,在外出务工农民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和服务站,提供用工信息,帮助维权解难。截至去年末,齐市已在大连、北京、青岛等地建立了835个劳务输出基地和输出点、42个劳务输出服务站。

  有人担心,农民工数量大、流动性强,建档案会不会成本过高,难以持续?

  记者在齐市了解到的情况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县乡投入档案建设资金350万元。档案除个人基本情况外,重点突出文化状况、培训经历、技能特长、求职经历。档案一式三份,农民工自己带一份,村里、乡里各存一份。各村设立联络员,了解劳动力外出务工变化情况;乡镇一级设立服务站,收集各村情况;县里建立了档案资源库和计算机平台并联网,向市里汇总情况。每到春节农民工返乡,联络员就更新档案内容。

  这样的农村劳动力档案不求全但是跟踪更新非常及时,大家都认为这笔钱花得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