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地方党委换届将减少副书记职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1:34 新京报 | |||||||||
今明两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党中央作出专门部署 据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这次地方党委换届,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行
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 与以往相比,这次地方党委换届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改革力度大。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领导和协调。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 三是运用新的办法进行换届考查。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要制定和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方法和手段,突出综合考核评价,力求深入了解干部德才素质,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考查干部。要注重考查干部勤政廉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四是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这次换届将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抓住提名、考查和选举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扩大党内民主贯穿于换届的全过程。 进一步加大中央机关与地方之间干部交流力度 要通过换届,选好干部、配强领导班子。 一是选好配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高度重视党委主要领导的选配,优化班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是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力求把那些经得起考验、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三是积极推进干部交流。 换届交流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重点是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因工作需要交流的干部。特别要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进一步加大中央机关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 这次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任务重、要求高,要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坚决查处违反换届人事纪律的案件,坚决防止换届中的不正之风,确保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声音 “换届改革”考验干部心态 《学习时报》刊载文章称一些干部产生风险焦虑和公平焦虑 本报讯对于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有关专家的文章称,针对广大干部的风险焦虑与公平焦虑等心态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在“疏、导、治”上做文章。 今年3月,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表示,今年地方党委将开始换届,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14个省,明年上半年完成17个省市区。 调查表明,当前干部思想状况活跃而复杂,各种情绪纷繁交织。既有改革促进发展的主动认识,又有发展倒逼改革的被动心态;既有接受换届挑选和改革考验的思想准备,又有因改革触及现有利益格局刚性部分的不适应心理。 文章指出,此次换届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三减”改革:精简党委班子职数———“减人”、减少副书记职数———“减层”、扩大党政交叉任职比例———“减线”,这是中共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减少和避免党政分工重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的重大尝试,也是新一届中央“从严治党、科学执政、保持先进”理念的具体体现。 《学习时报》文章分析指出,目前换届工作中干部心态的主要问题,一是风险焦虑,二是公平焦虑。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干部心理调试问题,重点要针对这两大问题,在“疏、导、治”上做文章。一靠文化“疏”,提高干部的自我调适力。二靠制度“导”,完善组织工作的科学化。三靠纪律“治”,确保换届监督的实效性。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真正解决“换届改革”给干部心态带来的冲击,通过改革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造就一支有生气的力量。 记者 司徒北辰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