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逆境中重塑自我——湖北省琴断口监狱记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8:21 汉网

  汉网消息(记者 黄师师 通讯员 常韶辉)

  “到处都是路,没有一条是平坦的;到处都是门,没有一个把得严的。”

  1995年,国家司法部在一份内部通报中对湖北省琴断口监狱这样评价。

   十年时间,琴断口监狱逆境奋起,重塑自我。

  2004年底,司法部调查团再次来到这里,临走,留下8个字:由乱到治,成绩突出。

  前不久,琴断口监狱被司法部荣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一等功”,这是近10年来我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监狱。

  从“石灰窑厂”到“园林式监狱”

  1951年,武汉市公安局执行处劳改科8名民警,带领40余服刑人员进驻琴断口米粮山,成立了琴断口监狱的前身新生石灰窑厂。

  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到了20世纪90年代,监狱条件仍十分简陋。这里杂草丛生,围墙高低不齐,几栋用于关押犯人的监舍破旧拥挤。一位干警回忆说:“那时最怕下雨。一下雨,路面尽是水洼。”

  最让监狱民警不能忍受的,还是长达40多年的缺水问题。

  因没有自来水供水管道,监狱民警长期靠抽取汉江水和井水用于生活。由于这些水均未达到饮用卫生标准,民警职工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疾病。

  面对一份份沉重的诊断报告,1998年,新上任的监狱长孔金喜发动全监民警职工共同出资,集资兴建一条长达5公里的供水专线管道。

  终于,“闹心”了40多年的缺水问题得以解决,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龙头。

  随后,监狱民警职工自己动手,展开全方位的“家园”改造:修筑水泥道路,新建四栋罪犯监舍,修建和完善罪犯会见室、禁闭室、病监、伙房和围墙。

  监狱还专门组织人力购回花草树苗,挖土填充,对教学楼前后、监舍四周等处进行绿化。

  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绿阴如盖、鲜花簇拥的园林式监狱。

  从一年逃8个到11年脱逃零记录

  1993年,琴断口监狱连续发生5起越狱事件,逃脱罪犯8人。

  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琴断口监狱构建安全防范屏障迫在眉睫。

  亡羊补牢。监狱党委与监区、分监区、职能部门签订监管安全目标责任书,凡是违反岗位纪律或发生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者,一律“下课”。1998年以来,监狱共辞退5名违纪违规民警。

  同时,监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翻修、加固围墙2600米,新修标准哨楼11座,标准围墙3000多米,对全监狱2700余米的电网进行改造。

  为掌握狱情主动权,近年来,监狱还在全监围墙、监舍、监区通道、门卫、下水涵道分别安装了“电子眼”、“红外报警”、“震动报警”等全天候监控系统。

  11年间,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安全系统共破获和成功制止狱内预谋逃脱案12起16人。

  一方面让服刑人员“逃不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让他们“不想逃”,加强控管的同时,监狱还尽可能地改善服刑人员生活条件,从抓物资采购入手,精打细算,合理调剂,确保伙食质量。

  监狱还专门为服刑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长期无人会见的老弱病残予以慰问和救济。

  1995年至今,琴断口监狱已保持连续11年无罪犯脱逃记录。

  从“顽石”到“改造积极分子”

  教育改造顽危犯是监狱工作难点。

  服刑人员石某,1991年因犯抢劫罪、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1996年因脱逃罪、盗窃罪被加刑,与前罪余刑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

  被加刑后,石某仍不思悔改,破罐子破摔,经常违反监规监纪,是监狱里挂了号的“顽石”。其家人也因此伤透了心,十余年未对他进行过探视。

  针对这一情况,监狱民警主动“搭桥”。

  去年12月14日,3名民警驱车200余公里远赴阳新县王英镇,为石某带回他家人的生活画面。石某看后热泪盈眶,他说:“我终于看见家了。”

  如今,在家人鼓励下,石某已成为全监“改造积极分子”。

  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琴断口监狱下了几条硬指标:处级干部每人帮教重点罪犯5名以上;罪犯接受个别教育覆盖率100%,接受心理咨询覆盖面达40%;刑释人员职业技术等级证合格率75%以上。

  11年来,该监狱共有256名服刑人员被评为省级积极改造分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