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垃圾装袋 村民不再嫌麻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0:2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每天早晨6点,郫县团结镇平安村的黄兴民就开始在村里挨家挨户收生活垃圾,看着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干净清洁,尽管有些忙碌,他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但今年春节以前,团结镇还和不少城乡结合部一样,路边、沟渠里都有垃圾,苍蝇
、蚊子更是随处可见。

  “那时团结镇很多地方的垃圾不是随处可见,至少也是举目就是。”郫县团结镇党委书记张雄正说。春节后,全镇开始了一场“垃圾处理大战”。一度垃圾成山的平安村灌溉渠,如今已经清澈,看不到垃圾了。

  灌溉渠从没有这么清澈

  65岁的平安村村民黄兴民,现在是村上的一名保洁员。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晨6点他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收垃圾,一直要忙到11点。“村上五、六社104户的生活垃圾都是由我负责。”下午5点他还要收集一次。“每天都要收两次,上午有些(村民)没有拿出来的垃圾,下午就可以收到。”虽然现在的生活有些忙碌,黄兴民仍高兴地说,在村上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这样干净过。

  嫁到平安村已经50多年的戴婆婆告诉记者,年前村上就组织大家清理自家周围的垃圾。刚开始村民还不是很乐意,“早知道这么干净,肯定早就干了。”戴婆婆说,自从嫁到村上,门前的这条渠就又脏又臭,到了夏天家里到处是苍蝇、蚊子。“现在,你看,可干净了。”指着家门口的这条灌溉渠,戴婆婆说,从来没有想到能这么清澈。

  刚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

  整治村级道路50公里,清淘沟渠40公里,清运积沉垃圾160余处,清挖淤泥4000余立方米。张雄正说,都是积了几十年的陈年垃圾。虽然垃圾堵塞了沟渠,污染了环境,招来了苍蝇,但要让村民改变多年来的生活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长期习惯了随手扔掉垃圾的村民,面对整理日常生活垃圾的程序有点不习惯。戴婆婆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有田时,垃圾还可以用来灌溉施肥。土地租出去后,垃圾就没地方扔了。“(村民)哪里懂什么环保?还不是想扔哪儿就扔哪儿。”戴婆婆说,几十年都是这样过的,“垃圾该往哪儿扔,从来没有人想过。”今年年初,村上要治理垃圾,要大家都动手清理。“那么多年的垃圾,怎么弄哦?”戴婆婆回忆,折腾了大半个月,“还真干净了”。

  “现在垃圾每天都有人来收,刚开始,我们还真有点不习惯。”在村里生活了30年的张大爷说,觉得垃圾装袋太麻烦了,就直接把垃圾堆在门口。“每天还是被收走了。后来,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就装了袋再放在门口。现在觉得习惯了。自己家里、路上都干干净净的,心情都好了很多。”昨天,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居住的院落里,他的家在垃圾收集池的对面,可他并没有对垃圾处理方式不满。“以前,路边、沟渠里都有垃圾,到处都有苍蝇、蚊子。”他说,虽然住在收集池对面,院子里很少有苍蝇,闻不到难闻的垃圾味。

  团结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流程户收集→村保洁→镇清运→县处理

  和城镇的一种接轨

  团结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平台已初步具备

  “现在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和城镇的一种接轨。”郫县团结镇党委书记张雄正介绍,团结镇上早就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农村推广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平安村是团结镇在农村推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第一个试点村。回想起试点之初的情景,张雄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时,成堆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民也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清理多年堆积下来的生活垃圾用了整整两个星期。

  不要农民花一分钱

  “目前,团结镇修建了122个垃圾收集池。”张雄正表示,为了不让收集池二次污染村民的居住环境,每周都要对垃圾池进行两次消毒。目前,团结镇和所属的村已经投入资金50多万元,不仅修建了垃圾收集池,还配备了专门的保洁车42辆、聘用保洁员42名、垃圾车2辆,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以前,为了应付各项检查,就会组织村民自筹资金突击整改。“以后,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且绝不向农民收取一分钱的垃圾处理费。”张雄正充满信心地说,县、镇、村已经建立了三级共担经费的保障机制。每年县财政补贴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村4000元;镇财政负担各村的垃圾清运费;各个村自行负担垃圾收集池的修建,保洁车辆、工具、服装的配备和保洁员的工资。

  将考虑市场化运作

  “现在,整个平台已经初步具备了。”据张雄正介绍,在团结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已经有了一套比较齐全的流程:户收集、村保洁、镇清运、县处理。也就是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2~4个社配备一名保洁员,每个社至少修建一个收集池。村民每天把自家的生活垃圾袋装后放在门外,保洁员定时走院串户上门收集,并将收集的垃圾投放到收集池中。镇环卫车根据垃圾量2~3天到各垃圾池集中收集,并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一些企业也看到了市场前景。”已经有个体经营者瞄准了农村垃圾处理这个庞大的市场,与镇上达成协议自行出资购置垃圾车从事垃圾处理。“目前,还是各个村自行处理,制度和市场成熟后,我们将考虑市场化运作。”张雄正表示,今后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同时保证不增加农民负担,让专业公司进入农村环卫市场。

  本报记者赵素冰于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