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出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3:57 舜网-济南时报

  时报5月15日讯(记者 殷玉国)今天晚上,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第一批官兵135人,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起程,奔赴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这是济南军区首次组队执行维和任务,也是我国首次向苏丹派遣维和部队。

  为帮助苏丹北南双方落实《全面和平协议》,恢复当地正常秩序,联合国安理会于2005年3月24日通过第1590号决议,授权在苏丹南部部署一支维和部队。应联合国要求,经国
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济南军区组建了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这是济南军区首次组队执行维和任务,也是我国首次向苏丹派遣维和部队。此次维和任务期限为6年半,是目前中国维和部队参与持续时间最长的维和行动。

  此次赴苏丹维和部队共派出405人,分两批部署。今天出征的是第一批,共135人,其中工兵分队80人,医疗分队55人。第二批270人将于5月下旬出发。这支维和部队将主要担负联合国划定的苏丹第二战区的修筑桥梁、机场,修建供水、供电设施,运输人员、物资,组织伤病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任务。

  维和部队里的“尖兵”

  对于头戴蓝盔的维和军人来说,走出国门,不仅要向世人展示良好的军人形象,而且肩扛着国家、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因而,每一名维和军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兵强将。

  “特战尖兵”——陆领群

  陆领群是某部的一名班长,曾参加济南军区组织的侦察兵集训,多次为上级首长进行军事表演,被战友誉为“特战尖兵”。为了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身材瘦小、年龄偏小的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残酷考验,付出了比别人多出几倍的汗水。

  说起当兵第三年经历的那次高空跳伞,陆领群至今仍心有余悸。“那天从1000米的高空往下跳,当我默数4秒后,却没有感觉到开伞的冲击力,直觉告诉我主伞没有成功打开,抬头向上一望果然没见到伞衣,我的心‘嗖’的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只觉得大地迎面扑来,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当时下落的速度大约是60至80米每秒。我下意识地抓住备份伞的手拉环,准备拉开备份伞,但又十分自信自己严格按照要求折叠的伞应该能打开。随着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我别无选择地准备拉开备份伞时,突然感觉到那股熟悉的冲击力,将自己急速下落的身体猛地向上一带,主伞打开了。那一刻,我喜极而泣。”陆领群叙述得很平静,却让人听得惊心动魄。

  “爆破专家”——张传玉

  在一般人看来,整天与炸药、地雷、炮弹等危险品打交道的人,绝非寻常之辈。作为济南军区“作战部队优秀工程技术骨干”,张传玉自己也说不清楚,十几年来,他那双手究竟接触过多少炸药、地雷、炮弹。

  2002年11月,在部队组织的一次国防光缆施工中,一个单位挖出了一枚炸弹,领导指示张传玉迅速到现场进行勘察。“经过仔细确认,我发现这个锈迹斑斑、露出土面一小截的‘胖乎乎’的铁家伙,是一枚引信不怎么完好的航弹。”

  为了避免搬运过程中出现事故,领导指示张传玉将航弹就地销毁。“那枚航弹的威力很大,引爆后炸飞的弹片在空中‘嗖嗖’作响。当时我隐蔽在远处的一个土坑后面,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有几个弹片直接从我的头顶上飞了过去,落在了身后不远处。”面对无数次危险的考验,张传玉从未退缩。

  “维修高手”——刘长志

  对曾经参加过保卫边疆战斗、拥有22年兵龄的五级士官刘长志来说,参加此次赴苏丹维和,是军旅生涯中又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作为集团军修理行业“专家级”的修理工,来到维和工程兵大队后,刘长志却遇到了新的考验:部分进口装备以前从未接触过,对照说明书准备学习时,满眼的英文他一句也看不懂。“不懂英语,就难以圆满完成任务!”已进入不惑之年、从未接触过英语的他,在英语学习上开始挑战自我。凭着一股顽强不屈的拼劲,两个多月时间,他硬是学会了100多句英语日常会话。

  当问及到达苏丹后最担心什么时,刘长志答道:“无所畏惧!我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我们的技术、装备都是一流的。前来验收的联合国官员给予我们的高度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 殷玉国 通讯员 孙从刚)

  两对亲兄弟 一起去维和

  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里,有两对亲兄弟,他们是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的林涛、林浩和张志东、张志国。

  林涛和林浩是泰安人,张志东和张志国是德州人。在得知要组建苏丹维和大队后,两对亲兄弟都多次向各自父母提出要参加本次维和行动。可当双方父母得知维和地区条件艰苦、危险性大时,都表示反对。两对亲兄弟并不罢休,他们认为身为部队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就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祖国、为部队做出应有的贡献。

  两对兄弟多次通过电话和书信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张志国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你们能送我们兄弟俩一起当兵,就是想让我们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如今这次维和行动就是报效祖国的最好时候。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既是我们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二老的无上光荣……”他们还主动和家乡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协同作好父母的工作。

  双方父母终于被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所打动,答应了他们同赴苏丹参加维和行动的请求。就这样,两对亲兄弟向部队递交了去苏丹维和的申请并顺利获得批准。林浩说:“父母支持我们兄弟俩同去维和,这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我们哥儿俩一定会好好干,为父母献上最好的报答。”

  (记者殷玉国通讯员徐增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