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个月使两千万农民增收四十四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7:43 扬子晚报

  5月15日,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去年7月以来,该项活动点燃了全省各界科技支农的热情,短短6个月,130万农民通过该活动获得就业岗位,2000万江苏农民总增收达44亿元,人均增收218元。此番成就,让我们看到了在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举全社会之力科技援农的重要现实意义。

  要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感情和责任去做事

  去年全省有44338名科技人员下乡,不少人感叹,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第一条是要有一颗全心全意帮助农民兄弟的心。

  扬州大学副研究员薛元龙先后蹲过17个村,常年吃住在乡村,每年在村组工作250天,和同行先后完成47项农业推广项目,带动辐射面积30多万亩,3万多农民人均收入由300元上升到5000元。在去年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中,他来到楚州溪河镇大车村,举办多个农业服务公司、推广相关农业配套新技术。该村去年仅稻麦两季,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507元。在大车村带动下,溪河全镇农民人均增收也达500元。

  他说:“今年我打算下到淮安的几个村。科技下乡人员下乡,必须取得农民兄弟的信任,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做事,尊重他们的意愿,真正把技术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学,帮助农民干,带领农民卖。”

  农业企业投身科技下乡,弥补农村科技人员人数不足

  江苏一些农村近两年出现科技人员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致使农民得不到发展经济的急需服务。对于一些政府部门开展科技下乡“大卖场”,农民们总是觉得意犹未尽,认为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

  此次送科技下乡吸引了众多农业龙头企业,改变了农民的看法。国内最大的反季节草菇生产企业、丹阳江南食用菌公司总经理姜建新说,他们采取两级培训,先在常州、南京、南通等地重点培训了130多名草菇小老板,第二步,让小老板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他们种植。去年种菇农民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我们还主动把常州、镇江的食用菌销售市场让给农民,虽然企业的销售成本增加了300万,但是帮助农民就要真帮。”

  东台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丁志用深有同感。为确保新技术快速有效地传送到6.5万户蚕农手里,东台在送科技活动中探索出“整合联动、三位一体”的新机制,由东台市蚕桑中心和龙头企业发起,联结贸工农各方组建蚕业协会,设60个分会,直达99.8%的蚕农。在生产旺季,当地龙头企业抽出数百骨干技术员,为蚕农提供社会化服务,弥补了当地农业技术员的人数不足。去年,2家龙头企业支付了技术推广服务费用250万元,并拿出800万元“二次分配”给蚕农,促使农民自觉应用新技术。目前,东台蚕农养蚕年收入达3.8亿元。

  盐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陈同芳说:“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不强,愿不愿投身科技推广,除了工业反哺农业这个理念因素,关键还是企业和农民要有利益联结。”

  走出科研与推广倒置的怪圈,农业科研院校大有作为

  本次送科技下乡取得如此高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南林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一大批顶尖农学专家纷纷走出书斋、走向田头。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周光宏说,去年该校继续在连云港开展“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96名专家分别与连云港107个村对接,借鉴美国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成功经验,为当地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去年,这107个村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连云港全市的25%。此外,该校每年3000名师生下乡培训农民10万人。

  该校科教兴农办公室主任汤国辉说,连云港的实践证明,专家教授给农民带去的信息、理念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几乎全部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欧美国家科研与科技推广费用1比9的情况完全相反,不解决好这个问题,高校专家就难真正下到农村。本报记者周静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