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徐坚守“博客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2:33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上海新秀君君、薛之谦的一本《谦君一发》,两天卖出500本;“老牌劲旅”徐静蕾的一本《老徐的博客》,一个月卖出218本。———这些,都是上海书城给出的数据。

  上海不欢迎博书?老徐博书输了?

  记者日前在书城听到书迷反映:“这是挂博书卖相册嘛!不想买。”而记者从《老徐的博客》出版方得知,老徐“博客第一人”位置不受影响,如果她还要“将博书进行到底”,出版社有信心为她出续集。

  二次签售再战江湖

  “我觉得这本书记录了一个人,她叫徐静蕾。”4月初,徐静蕾第一次在北京亮相宣传她的新书《老徐的博客》,曾经如此自信满满,那是有道理的———5个月的时间里徐静蕾在新浪网的博客点击量超过了2300万次,被新浪网称为“一个创了世界纪录”的流量。相对于之前的写真集,博客上的日常絮语成就了徐静蕾的第一本“字书”。“我不是要写伟大的文学作品,书中都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喜欢。”徐静蕾一再表示这个新纪录没有隐私、也没什么新花活儿。

  5月14日,北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徐静蕾博客新书首印10万册,但由于都是网上的已有内容,所以销售不佳,仅销售1万多本,不得已徐静蕾百忙中抽身第二次签售。徐静蕾在无奈的同时也回应说,新书销量不佳可能与自己忙于电影后期有关,相对的宣传少了很多,而且新书也刚刚上市,希望能慢慢来。

  名人博客不如博客名人

  有两个词不妨一提:“博客名人”和“名人博客”。前者原本并非公众视野内的“名人”,但是他们有极强的博客表达欲,有浓郁的个人文字风格,也不乏独到的观点,其博客为众多网友追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成名”,比如猛小蛇、王小峰、梅子;后者则是不折不扣的名人,为某知名门户网站的“名人博客”概念所惑,忽如一夜春风来,名人博客处处开,这些名人博客从一开始就跟“博客”的本质关系不大了,原本真诚、随性、自由的博客被其缀上浓重的表演性,更大程度上是一场从现实世界转战网络世界的“名人秀”。

  与其说这些名人“博客书”市场行情看好是源于他们的文字多么精妙、故事多么特别、出版方的运作多么到位,还不如说书仅是他们名气的载体,销量是他们名气的惯性。他们的博客是网络世界上不多的“实名制”,博客做成书的书名也一律“实名制”,书的封面更是大头照,惟恐漏过任何一个眼拙的读者。而这一类的博客点击量虽高,成书销量却无法上升。

  徐静蕾仍有成就感

  徐静蕾对于自己博书的销售数字并不上心:“这事儿对我没什么影响。实际上,我还是保留着传统的阅读习惯,电脑上看久了还是看不进去。以前我出的两本书其实都是写真类的,这次是实实在在写了本‘字儿书’,所以出版社找到我时,我也挺有成就感的。我觉得出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当然这可能对出版社稍微会有点影响。”

  而对于自己的书“短斤缺两”、“挂博书卖相册”的质疑,徐静蕾回答道:“我总觉得看书和上网看博客的读者虽然有交集,但还是不同的群体。像我自己就还是喜欢铅字的书,我的剧本台词都是打印出来读的。至于这本书,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和一群人分享我的心情,虽然源于博客,但有书的特性。”

  出版人再造徐版刘若英

  面对这样的销售成绩,中信出版社认为属于正常的市场反应。出版方表示,最早策划徐静蕾这本书时,并不打算以博客书的概念为卖点,而是计划走另一圈中才女刘若英的路子,即以随性文字+影像图片的方式进行包装。出版方对网络博客的点击率并不关心,而认为:真正能把博客文字结集出版的并不多,像徐静蕾这样属于比较特殊的例子,“她有人气,而文字又很难得地做到了我们追求的‘新阅读’概念,即轻松愉快,没什么压力,以分享心情为主”。而负责市场推广的王菁则强调这是出版社第一次尝试博客书这种类型,所以到目前为止很难说清楚究竟卖多少本就属于满意数字,但该做的宣传一定会尽力去做。

  不管成绩如何,徐博客总算是交了一份答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