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江苏盐城 救灾英雄最想看看新唐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2:04 江南时报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蓝光闪过中国华北大地的上空,仅仅十几秒钟,一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倾刻间就变成一片废墟,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7200个家庭全家丧生,这就是7.8级唐山大地震——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也是400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

  30年后的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在江苏省盐城市交通局的一间办公室里,仇爱培,
这位当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三等功的海军救护队员,苏北籍海军唐山地震救护队第一人,和本报记者面对面,讲述记忆深处尘封的40天的抗震救灾经历。

  1974年,仇爱培,这位年仅18岁的江苏盐城小伙参军入伍,来到东海舰队上海基地,成为曾被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黄河”舰上的一名海军战士,1976年他被安排到上海海军四一一医院医训队学习。这一年的7月29日凌晨4点,是仇爱培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他所在的医训队突然响起紧急的警报,医训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医训队队长王锡琪对大家说,接到上级命令,医训队抽调40名同志参加海军第六医疗队赶赴唐山执行抗震救灾紧急任务。“我在医训队是班长,又是团支部副书记,听到队长下达的任务,第一个报名参加救灾医疗队并得到领导批准,成为40名医疗队员中的一分子。”仇爱培对记者回忆说,由于情况紧急,参加救灾的医训队队员都没有来得及向原部队领导汇报,就拿了两只准备好的面包,直奔部队机场,迅速登上两架海军首长的专用飞机,直飞唐山

地震灾区。

  飞机约摸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地震灾区唐山的上空,此时唐山机场已停满飞机,他们所乘坐的飞机暂不能降落,只能先到天津的阳春机场作暂短停留。为了让战士们对灾区的情况有个印象,飞机特意在唐山上空三四百米低空盘旋了两圈。仇爱培说,灾后从上空看唐山的景象至今仍触目惊心,地面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到处砖瓦沙砾,满目疮痍。

  在天津阳春机场作短暂停留后,救灾医疗队迅速飞往唐山。此时的唐山,由于公路、铁路、水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以及医院和医疗设施被破坏,机场就成了灾区群众求生求助的重要通道。果然,装载医疗器材仪器和医疗队员的卡车刚出机场,就被灾区的大量伤病员围堵得不能行驶。

  仇爱培回忆说,什么样的伤员都有,有的头砸伤,有的挤压伤,有的四肢骨折,有的是刚从倒塌的房屋里扒出来,由于伤员实在太多,医疗队只能先抢救重伤员。医疗队的抢救组、治疗组、手术组按照事先的分工组织救援抢救,仇爱培当时在手术组,直接为伤员做手术医疗。

  4天后的8月3日,医疗队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又开赴受灾严重的郊区梁家屯公社抢救受伤群众。当医疗队到达抢救点龙泉寺中学时,学校的操场上早已挤满了等待急需救治的伤员。

  据悉,唐山大地震砸死牲畜近50万头,3座大型水库的大坝滑塌开裂,防浪墙倒塌,咸水淹地近5万公顷,加之电力、卫生设施普遍遭到破坏,因此,震后的灾区瘟疫流行的可能一触即发。医疗队在完成救死扶伤艰难的抢救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我们每天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做防疫消毒杀菌,每天要跑几十华里,一天下来累得不行,但战士们没有谁叫声累。”仇爱培对记者说,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历史上400年来最为悲惨的一幕,伤亡严重,而震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流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紧张而艰巨的40天抢险救灾很快过去了,仇爱培由于工作突出,被记三等功一次,又被作为参加抗震救灾的海军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唐山抗震救灾立功授奖大会,并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

  仇爱培告诉记者,40天的抗震救灾经历给了自己太多的

人生感悟,感悟到什么是劫后余生,感悟到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抗震救灾后回到自己的岗位黄河舰上,仇爱培把这段经历写成《赴唐山抗震救灾回忆录》,记者认真翻阅他的“抗震救灾回忆录”,长达37页的回忆录上有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经过的详细记录,有震后灾区景象的描绘,有震后八方支援灾区动人场面的描述,有参加救灾的
心得体会
。仇爱培说,40天的抗震救灾经历是自己人生旅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40天的救灾过程中,给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国家真正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单个人是渺小的,团结起来力量就是无穷的,自然界虽然有不可抗御的威力,但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万众一心,人终究是胜利者。

  30年过去了,仇爱培,这位当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20岁的水兵小伙如今已到天命之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到地方,在盐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工作,现在已是该处副主任,他说,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也无论自己职务的变迁,参加抗震救灾的这段经历使自己终生受益,有了这段经历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都懂得珍惜,做事也更加尽力。

  当记者问到,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有什么感想时,他说:“是啊,30年了,一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唐山早已诞生在冀东大地,从报纸电视中了解到新唐山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从救灾之后就再没有回到那里看过,多想在30年后的今天回到那里,回到梁家屯,走走看看,感受感受新唐山,看看梁家屯的老乡们。”望着窗外无限的春光,仇爱培充满希冀地说。

本报记者 于从文 施广权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