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媒体自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1:02 京华时报

  新闻资深狗仔放弃偷拍王菲生产

  据《华西都市报》5月13日报道,王菲和李亚鹏孩子的第一张照片,成为当下狗仔队竞逐的焦点。内地“资深狗仔”王小鱼近日却宣布,出于人道考虑,决定放弃拍摄王菲生子的照片。他说,王菲是高龄产妇,没有安全的生产环境,不是好事情。想来想去,决定放弃拍照。

  辨析“放弃偷拍王菲生子”是职业理性

  在娱乐新闻日益恶俗化、娱记道德日益失范、娱乐炒作日益失去边界、媒体与明星的权利冲突日益公开和剧烈的当下,特别是在前几天明星窦唯大闹北京某报社的冲突语境下,有娱记出于保护高龄产妇的人道考虑,主动放弃偷拍、抢拍王菲生子的照片,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职业理性。

  与业内人士聊天,他说圈内都认为王的选择是一种作秀;但我认为,即使是作秀,这种“秀”作得也非常可贵和精彩。

  内地娱乐新闻的八卦化和娱乐记者的狗仔化,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娱乐版面的确越来越活色生香。但八卦不能没有理性,狗仔不能没有边界,娱记不能无所不为。“放弃偷拍王菲生子”就体现出一种可贵的“有所不为”。

  这种“有所不为”首先提醒傲慢自大的狗仔们,报道时要有“受害者意识”,不能眼中只有所谓的职业荣誉。比如,1996年制定的西方职业新闻记者协会“职业伦理规范”中,就把“减少伤害”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求记者“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不错,作为明星的王菲,她是公众人物和强者,她的隐私权确应受到限制;但当她作为一个高龄产妇、一个母亲时,她又是易受伤害的弱者,这种脆弱应该免于打扰。可从戴安娜车祸到刘嘉玲裸照事件看,娱记在八卦追踪中普遍缺乏“受害者意识”。

  这种“有所不为”还有利于破除满足公众需求的八卦幻觉。面对明星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指责,许多娱记常以“满足读者需求”进行辩解———因为公众对明星私事有知情需求,所以媒体有权对明星进行最大程度的窥私和追踪。其实,这只是营造出的一种幻觉。《东周刊》当年刊出刘嘉玲受虐裸照,声称是为满足读者口味和披露事实真相,可读者实际上是非常反感和抵制这种恶俗的。我想,与第一时间看到王菲生子的照片相比,读者会更感动于“记者放弃偷拍”的人道之举。将心比心,哪个读者会希望一个高龄产妇受到关注的影响?这方面,媒体和记者更应去引导和开发读者健康的价值取向,而非为了发行量而迎合一些阴暗的窥视欲求,读者口味其实是被媒体塑造出来的。

  最后,这种“有所不为”还提醒同行,媒体不能对明星隐私进行过度开发,自觉“有所不为”才能为新闻自由留下空间。比如,最近香港演艺人协会正大造声势,配合香港立法机构一起拟一条“将狗仔关进牢房”的新法例: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在私人地方企图观察、偷听或搜集个人资料,或在私人地方内外利用录影、录音器材搜集个人资料,均属刑事罪行。如果有“放弃偷拍王菲生子”式的尊重,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冲突不至于如此尖锐。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5月16日文/曹林

  纵论媒体有责任鄙弃低俗的娱乐新闻

  时下许多媒体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话语炒作和制造“话语爆炸”,文化娱乐新闻更是成为炒作的“重灾区”,低俗之风愈演愈烈,每天上演着形形色色无聊透顶的炒作闹剧。

  媒体话语实质上是一种颇具隐蔽性的权力技术,人们时刻置身于这种权力中,身不由己地接受传媒通过话语、声音、图像潜移默化的控制。我们时常会切身感受到传媒一种傲气十足的话语霸权,许多媒体通过炒作滥用这种权力。

  依笔者之见,媒体不妨行使自己的新闻沉默权,用沉默抵制低俗之风。有良知的媒体往往不屑于哗众取宠,它们始终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难能可贵的沉默。在“有所言”和“有所不言”之中彰显自己的尊严与良知。

  在我看来,言论自由包括“有所言”和“有所不言”两方面。前者可归入积极的自由范畴,后者则是消极的自由范畴,基于“有所不言”理念的“沉默权”,是自由诉求的应有之义。

  遗憾的是,许多媒体在价值伸张中,往往重视积极的自由,而容易忽视消极自由的价值。在眼球和广告的片面追求中,淡忘了自身的角色和使命,以炒作为能事,以暴露隐私为特长,以“爆炸性丑闻”为卖点,制造假新闻,恶炒低俗的社会新闻,过度曝光明星私生活。躁动的时代,真正耐得住沉默的媒体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孤立和孤独。

  不过,“沉默是金”终究是需要时间检验的一句箴言。正当行使“沉默权”的媒体,终究会赢得公众的青睐和尊敬。一些媒体之所以深受公众敬重和欢迎,不能不说与其在敢于仗义执言和抨击时弊的呐喊同时,注重保持“有所不言”的沉默姿态有一定的关联。

  必要时的沉默往往是清醒自律意识的体现。媒体,自律就是你的灵魂,为了捍卫你的良知和尊严———你有权保持沉默,也有责任对一些新闻表示鄙弃!媒体如果失去“有所不言”的自律,就会瓦解传媒自由的道义基础。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5月16日文/刘武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