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阶梯性水价有望实施 石城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1:06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上周日,我市第15个“节水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山西路市民广场的活动启动现场,家用节水型洗衣机、家庭坐便器节水冲洗阀等新型节水产品以及现场发放的节水小常识吸引市民纷纷驻足。南京节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节水高招?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听他详细解读南京近阶段的节水工作。

  我市去年节约用水2500万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丰水”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取水“无忧”、用水“不愁”的城市。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南京供用水矛盾日趋紧张;同时,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也给水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全面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实现用水良性循环,有效预防水资源短缺矛盾,也成了我市构建“水和谐”的重要任务。

  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介绍说,高效利用水资源关键在节水。节水一方面可以抑制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废水排放量以及降低水厂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于长距离输水和治污,节水不仅运作成本较低,而且又能产生很高的生态环境效益。据了解,2005年我市节约用水2500万吨,按每吨自来水生产成本1元计算,可节约生产成本近2500万元,同时减少污废水排放量2100万吨左右。郑永亮说,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南京理应在节约用水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厉行节约应该成为南京人的基本素质,成为我市文明程度、先进文化的象征。

  居民阶梯性水价有望今年实施

  近几年来,我市供水节水工作已经取得不少成绩,尤其在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节水企业覆盖率、降低管网漏损率、推广节水器具、提高污水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郑永亮告诉记者,节水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全民动员,比如说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节水理念、节水效益和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逐步强化全民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的自觉意识,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近年来,我市已经推广了不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今后将继续推广。

  另外,价格杠杆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市将逐步建立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市政设施用水计量计价制度,促进、支持供水企业加快实行抄表到户,去年曾经宣传过的居民阶梯性水价也有望今年实施到位;继续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要优先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

  同时,郑永亮还表示,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以及不断研制、开发节水的新技术、新途径、新产品,也是节水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后,在工业生产中,各工矿企业,尤其是钢铁等用水量大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使用水的重复利用技术,力求使吨钢耗水量达到或超过国家定额标准;在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中,都应采用水平衡方法摸清本单位内部的用水状况,查明有无漏水和浪费用水的环节,并落实整改措施,减少和杜绝浪费水现象;在城市污水处理上,要学习借鉴北方城市中水回用的做法,将其充分用于城市河道与路面的冲洗、绿化浇灌及车辆清洗和消防等方面;在规划建设新的生活小区时,在设计阶段就应把雨水的回收利用、小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厕所冲洗等因素考虑其中,使每个新建小区从一开始就规划设计成节水型小区;在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居民家庭更换使用节水型器具,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

  明年我市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市政府已经提出了今年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明年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现在正在开展的节水宣传周活动正是创建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郑永亮介绍说,我市对开展节约用水工作高度重视,从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定了这一目标。目前,市供水节水管理处正在搜集全市节水工作情况以及整理节水基础资料,同时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市政部门也将对这项工作开展监督,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节水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