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四乱"改善 地铁车厢将编号方便报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1:24 扬子晚报

  “那些发小广告的太讨厌了,最多的一次我身上一下被塞了十多张。现在乘警进车厢,我有了安全感。”。随着前天下午40名“地铁乘警”走进地铁车厢后,地铁车厢“四乱”现象已明显改善。据悉,轨道公安部门正在积极筹划给列车车厢编号,方便乘客报警。

  乘客不再害怕受到骚扰

  李小姐庆幸地发现,昨天上班途中居然没有遭到任何“骚扰”。她在浦东陆家嘴上班,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铁二号线,之前几乎每次在车厢内都会收到小广告,让她很苦恼。“有一次一个男孩竟然把小广告强行塞进我的衣服里面,当时车厢里很多人,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李小姐对”乘警进车厢维持秩序“举双手赞成。

  昨天上午,记者在地铁二号线来回坐车近一小时,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散发小广告或强行乞讨的情况。偶尔有几个年轻男子鬼鬼祟祟地走过,一看到有穿警服的人经过,就立即逃开了。半小时内,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几乎每个人都收到过强行派发的小广告或者遭到强行乞讨,其中有3人曾为此报警求救。“‘黑色污染’和强行乞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乘坐时的情绪,现在有乘警好多了。”

  上班高峰时巡逻不间断

  记者辗转于一号线和二号线的各列车的车厢时,发现几乎每过数十分钟就能见到乘警们的身影。当一名男子在王先生面前散发小广告还没来得及走出车厢,乘警赵警官和搭档就出现了,将男子逮个正着。

  赵警官告诉记者,这就是车厢乘警和站台民警之间最大的区别。“以前民警分管站台,有各自的分管区域,而我们现在随着车厢流动,没有固定所在的位置,这样乘客可以感觉到我们无处不在。只要对讲机里传来任务,我们就立即出现。”车厢乘警身上的装备包括警棍、手铐、便携式催泪瓦斯、电筒、对讲机以及一个装有罚款单和笔记本的工作包。

  包括赵警官在内的这40名乘警均来自轨道公安局下属的机关及派出所,其中有4名是女乘警。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车厢内穿梭巡视,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散发小广告、强行乞讨、非法兜售、非法设摊”四类顽症。每两名乘警将组成一对工作搭档,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不间断地进行巡逻。除了“着装公开巡检”,乘警还会身着便衣对车厢内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跟踪查处。

  强讨者见乘警赶紧逃

  在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两名乘警从第一节车厢沿着走廊,慢慢向车厢尾走去,沿途仔细观察每节车厢内有无异样。这时一个男孩进入了乘警的视线,他把那双脏兮兮的手凑到一位女子的胸前,女子起先试图将身子往后移,但男孩的手越来越近,女子不得已只能从包里找出1元硬币,放在男孩的手中。就在男孩将目标转向下一个乘客时,一眼发现了乘警,于是拔腿就跑。乘警立即上前将男孩抓住,并亮明了身份。等到列车停靠站台后,乘警将男孩带离车厢。大约10多分钟后,两名乘警又跳上另一辆开往浦东的列车。

  截至下午5时30分,昨天一天内,轨道公安抓获非法散发小广告、强行乞讨等违法人员共13名。目前,除了一名老人外,其余12人均将接受行政处罚。而据了解,今年3月初的轨道公安集中整治第一天共抓获此类违法人员91人,相比之下,目前轨道交通内的这些“顽症”已大为好转。

  便于报警车厢将编号

  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的副局长宋有成昨天也坐上了地铁二号线,当起了“临时乘警”,他在地铁车厢内来回穿梭,耐心地告诉乘客被“骚扰要及时报警”。一位乘客提出了疑问: “一旦遭遇乞讨或者被发小广告,我们如何在第一时间通知乘警?乘警又是否能做到在第一时间赶到我们的身边?”

  宋副局长笑着回答:“最方便的还是拨打‘110’报警。”接警后,他们立即会通过110指挥中心,寻找到离距离车厢最近的乘警,穿梭于列车内的乘警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有乘客提出:如何判断自己在列车上所处的位置?宋副局长接着解释说,目前轨道公安部门正在和地铁营运部门商量,考虑在“两乱”现象比较严重的地铁一号线或者二号线上,对列车车厢进行编号,这样乘客就能很明确地告诉乘警所在的车厢号码。如果整治效果显著的话,将在轨道交通所有线路上推广这一措施。

  上海每日营运发车近1500车次,日均客流200万人次,这40名乘警如何覆盖所有的列车呢?宋副局长表示,由于列车车次频繁,目前尚难以做到警力覆盖至每趟列车车厢,但警方会根据乘客的反映,在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线路、时段调整警力布署。同时,希望乘客能主动配合,及时举报各类违法现象,为乘警执法积极提供线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