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千万件中国文物流散海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3:17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专家认为可通过“民间回流”和“国家回流”方式追索

  中国民间代表团本月初赴日本淘宝之旅,引起了人们对流散海外国宝的关注热潮。据估计,目前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达1000万件之多。它们是如何流散到海外的?我们又能通过何种途径让其回流?回流国宝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

  海外中国文物超千万件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

  一家国外的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来源很多,有些是捐赠的,有些是拍卖会上得到的,有些是向收藏者收购的。不能说国外博物馆所藏的中国文物都是被掠夺、盗掘、盗凿出去的。而且,即使是被掠夺、走私出去的文物,国外博物馆也不是行为主体。对此有个国际通用说法叫作“善意收藏”。而另外一类则被划归“流失文物”,指的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这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盗掘等不道德和非法手段而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呢?日本和东南亚有不少。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超过600万件,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共计2万多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其中青铜器包括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书画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还有苏轼《墨竹图》,而上世纪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美国史密森机构有16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史密森总共收藏逾1.42亿件世界各个国家艺术品和标本。仅就中国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的史密森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

  流散文物如何“回流”

  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国用“收回”是不太合适的,专家认为用“回流”比较妥当。

  中国民间文物基金会明确提出了民间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三种方式:回赠、回购、追讨。

  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一种方式是个人购买。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通过购买、拍卖等多种方式取得文物,并可依法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宝回归的进程。截至2005年4月,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归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二种方式是个人捐赠。2005年10月,旅美华人陈哲敬先生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雕琢的古阳洞高树龛主佛的佛首,和唐代火顶洞左肋侍菩萨的头像等文物回到了龙门,让阔别已久的佛雕得以身首重聚。1991年陈先生为购这两件佛头几乎倾家荡产。这两尊佛头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但他一一拒绝了其他海外组织和私人以天价购买的请求,践行了捐赠的诺言。2006年3月17日,台湾著名学者李敖也将一本珍贵的《乾隆题〈王著书千字文〉》,捐赠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三种方式是追讨。2002年,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与文博界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等共同创意的“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不是每个藏有中国文物的国外博物馆馆藏的每件中国文物,都在讨还之列。”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总干事王维明说。

  国家文物回流的第一种方式是追索。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

  国家文物回流的第二种方式是收购。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即批准从香港购回著名的《中秋帖》和《伯远帖》。1998年,上海图书馆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回流散海外的《翁氏藏书》。2002年国家又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购回流失在日本的米芾《研山铭》。自2002年,“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启动4年来,已成功购回文物图书(善)本、瓷器、青铜器、家具、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203件(套),珍贵皮影文物6万件。

  流散文物回家有多难?

  然而,流散文物的回归之路真的很难。

  首先是法律上的障碍。实际上,中国民间一直在进行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曾经也跟大英博物馆接触过,但大英博物馆的意见很明确,他们认为这些文物都是通过合法途径买的,没有义务归还。

  其次是个人购买的陷阱。近年国际文物市场在拍卖中国文物时屡有欺诈之举,或卖方雇托,或海外文物贩子相互勾结,哄抬爆炒文物价格,使买方最终蒙受重大损失。

  第三是个人捐赠的机制缺失。美国华人陈哲敬先生的7件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位业内人士称“不可估量”。但国家只象征性地向陈先生支付了一笔经费,尽管这笔钱只是文物价格的零头,但由于属于有偿捐赠,社会上产生了一些非议,认为他应该无偿捐赠,这让陈先生有些黯然。

  最后,流失文物回归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问题。尽管现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好了,但是国内藏家的财力与国外藏家相比,还差了一个档次。每年5000万元的财政划拨,面对动辄天价的文物市场,无异于杯水车薪。现阶段国家只能重点收购少量有代表性的、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据《青年参考》)

  新闻链接

  日本藏有大批中国国宝

  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侮辱,大批国宝级文物被掠夺,至今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上47个国家的超过200家博物馆中,就展示着160多万件中国国宝,而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国宝更是不计其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流失海外的3万枚甲骨片,就有1.3万枚被掠至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仅仅收回了从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000余册古书以及张学良将军收藏的绢制古画58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至今收藏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的大批中国国宝。目前在该馆网站上亮相的中国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产等文物有143件(其中汉朝以前11件、魏晋南北朝时代21件、宋代45件、元朝19件、明朝31件、清代16件)。其中包括商代后期的石雕怪兽,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唐朝的海矶镜,宋代米芾、朱熹、黄庭坚的真迹书法,明清时期的玉器、瓷器等。只有极少数的文物注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赠,大多数则并未标明来历。

  在日本各地的博物馆中,也收藏着相当数量的中国国宝。但绝大多数流失日本的中国国宝散落在民间,具体数目、内容无从查究。偶有日本国民拿出家藏的中国文物参加电视台的“鉴宝估价”节目,虽然赝品居多,但也的确有被专家鉴定为真品的珍贵文物。

  对于流失日本的大批国宝,我们能否索回?中国目前已经加入了4个文物保护国际公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9年加入《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此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签署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但这些国际公约对具体的国家并没有强制力。

  欧美国家的一些博物馆在2002年底发表了一个声明,明确反对将流失文物归还原属国。有分析人士认为,要从至今都对历史问题含混不清的日本手中,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被掠夺的国宝,可能性近乎于零。通过民间渠道抢救流失海外的文物可能更有效些。本月初,中国首个海外淘宝兵团在日本的文物市场,就淘到了不少中国古代的文物珍品。(中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