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厉造假"事件反思:人才评价只报喜 用人制度留盲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凭一纸假学历,陈某入学、毕业、就业,怎么能够“有惊无险”走过近12年?昨天,一位了解事件始末的资深教育专家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本报记者区健妍孙璇

  几乎每页都有造假

  问:陈某的造假事件是怎么被发现的?

  答:一是有知情人士举报,二是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学历学位进行全面清理审核的规定,单位人事部门随后查看陈某档案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于是省教育厅与中大联合组成调查组,开始详细调查取证。

  问:陈某的学历造假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档案中几乎每一页都有造假的地方,很多方面前后对不上号。比如,真实的档案资料显示,陈某并非他本人所称“是超过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线的正常学生”,而是1986年湖北省补录的一名调剂、扩招生;也不是他所言“因专业兴趣和身体原因,在读完了三年半本科课程而退学的学生”,而是他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考试中7门功课全部不及格,而被学校作退学处理,等等。而最恶劣的是,他在1995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凭伪造的假学历取得入学考试资格。

  当年没有及时领证

  问:中大和他毕业后的用人单位广东高教出版社当初对其档案没有异议吗?

  答:之前基本没有。用人单位曾发现其研究生学历和学位推迟一年颁发的情况。据说当时是因为“毕业论文”没有通过答辩。用人单位是在陈某毕业当年的4月份决定对其录用的,但当年8月才知道他的论文没通过不能如期毕业。但当时的处理意见是,如果次年陈某顺利拿到研究生学历学位,此事就作罢。第二年他拿到两证,事情就解决了。

  没开除已很人性化

  问:在陈某的研究生推荐就业资料中,对其本人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他还是学校研究生会的干部、系研究生会的副主席,这是否说明他本人的能力?

  答: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学校优秀与在用人单位优秀是不能等同的。

  问:假如陈某是用人单位非常优秀的人才,结果会被“辞退”吗?

  答: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组织要讲原则,发现造假而不处理,就是不负责任、不公平了。不过考虑到他本人今后的发展,有关部门对他作出“辞退”而非行政处罚的“开除”,已显示出“人性化”态度。“辞退”是他过去造假行为的代价,但不意味着今后对他的发展设“门槛”,他依然保留着干部的身份,他今后完全可以凭实力再创一番天地。

  政府应当倡导诚实

  问:目前社会各界对事件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陈某虽然是凭假学历报考研究生,但他毕竟也是通过考试入学、毕业及就业的,觉得这样的处理结果“有点残酷”。

  答:作为政府,必须倡导“诚实”的价值观,必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现在陈某的问题不在于他本人能力与研究生学历是否匹配,而在于他的研究生学历是在造假的前提下获得的。社会有不同的声音也很正常,但往往很多时候,政府是理性的,而有的读者是感性的。

  问:陈某凭一纸造假学历,先后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并毕业、就业,一路“有惊无险”走过近12年。背后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确实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最应该倡导的是一种“诚信”的观念,“诚信”是立身之本。对社会,每一个人都要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倡导“诚实守信”。要反思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问题。“正如谁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目前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学校评估直接挂钩,因此校方往往对大学生就业推荐意见的评定“报喜不报忧”。这是一个与体制有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应该提倡人才评价更加“实事求是”。还要反思我们的监督制度,现在对于人才的评价鉴定,是一个环节看一个环节。这个事件中,用人单位是相信高校的,因为毕业生是大学正常推荐就业的;而大学当初则相信政府,因为陈某报考研究生时的档案有所谓“在政府工作的经历”。这样一来,如果源头有问题,后面的监督往往难以发现问题。真正奏效的监督,应该是每个环节都从源头开始,层层把关。事实上,现在教育部门开展的学历文凭鉴定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