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2万流动人口子女还需200所中小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7: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省人大代表今晚到本报接听热线谈外来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本报记者曾璇杨媛实习生彭文怡

  今晚,部分省人大代表将到本报接听热线电话,听取群众心声。以下问题,代表们都希望听听外来家庭意见:

  ———部分公办学校近年有学位空缺,可以安排流动人口子女,但学位有限,竞争结果还是“钱多者得”,怎样才能更公平?

  ———如果外来人口子女在输入地入学,在划分入学地段时,应该以父母务工单位为依据,还是以居住地为依据?

  ———如何界定“流动人口子女”这个概念?如从化、增城的部分农民在广州市区打工,他们的子女算不算“来穗务工就业的流动人口子女”?

  一个多月来,在广州生活了七年的江西人辛卫星一直在为女儿跑学校。2万、3万、4万……公办学校开出的赞助费一家比一家高,民办学校学费贵、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女儿即将小学毕业,是继续留她在早已熟悉的城市?还是送她打道回乡读初中?辛先生一家左右为难。辛先生在广州做粮油生意,有车有楼,一家人日子过得不错。然而,这个外来家庭仍为女儿的读书问题头疼,“几年来,我也为广州纳了十几万元的税,但是,由于孩子读书问题,感觉城市始终不能完全接纳我们。”“谋生的艰辛我们大人可以自己扛,可为什么后代却失去了平等受教育的资格?”辛先生的感叹,戳中了不少外来家长心底那份“不能承受之痛”。同等入学好经费要不少在广州,来自官方的数据,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已超过32万人。随着近两年具广州市户籍的小学学龄人口呈下降趋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略有空余学位,可接收部分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部分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比例已高达40%。但是,由于流动人员子女数量增长超过公办学校空余学位增长,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更令教育部门头痛的,是不知如何能执行国家政策。国务院今年2月指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出发点很好,可前往调研相关问题的省人大代表,还是为有关部门算的账吃了一惊:假若按照32万人全部进人公办学校的要求,按每所学校平均容纳1000人计算,政府至少还要新建200多所中小学校。更吃紧的还在后面。以2004年调研数据测算,广州市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小学生约为3581元,中学生约为4387元。按此计算,流动人口子女(小学生占84.5%、初中生占15.5%)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每年就至少需要追加教育事业经费财政拨款10多亿元。此外,还需要增加中小学教师近万名。巨额的经费开支,从何而来?据了解,目前,广州市教育局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对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责权利、经费划拨制度、财政资助制度及各部门职责做出适当规定。现正再次征求意见。“返乡”高考难有人弃考困扰外来人员子女的,还有高考。现行的中考、高考政策对非本地户籍学生的一些限制,使得外省流动人口子女中考、高考前夕不得不返回原户籍所在地的老家参加升学考试。但基于各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不一,招生考试政策各异,一些不得不返回内地参加当地升学考试的学生,普遍面临着临时调整、仓促应考的困难,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海珠区外来人口子弟最多的民办学校海珠中学,该校98%学生是外来工子弟,校长郭开枝告诉记者,因此放弃高考甚至中途辍学的情况,每年几乎都有发生。“子女连在城市参加高考的资格都不具备,还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