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药品回扣:通用名处方是良方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0:07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柴会群 “要恢复医生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处方的制度。”5月11日召开的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作出了上述规定。由于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是这次会议的主题,此举被认为是治理“回扣”的切实举措。
多种新药让医生如堕雾中 2006年两会上,钟南山炮轰“一药多名”,揭开了医药领域的多年顽疾。与“一药多名”对应的,就是药品“通 用名”。比如,可以一种预防感染的消炎药——“羟氨苄青霉素”——是其通用名,但它还有阿莫西林、阿莫灵、强必林、益 萨林、莉沙林、本原莫星等多种商品名。 每一个商品名都出自不同的商家——医药企业生产该药品时,一方面为了体现“专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销方便, 便为其加注一个“商品名”。这也是“一药多名”的根源。 大量“新药”的出现,使医务人员如堕雾中。上海香山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冯忠廉已有30余年医龄,西医出身的她 自信对药品已经很了解,但对于层出不穷的“新药”仍头痛不已。“我是作为用药把关人调入这所医院的。”冯忠廉说,“但 近五年来,这项工作让人越来越吃力。” 著名药学专家、华山医院药剂科王大猷教授也有同样的忧虑:“一药多名”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从而在临床上埋下 隐患。 “通用名处方”制度边缘化 大量“新药”的冲击下,医疗界沿袭以久的“通用名处方”制度也日渐沦落。“我们当年开处方时,绝对要求写通用 名,根本没人想过写商品名。”冯忠廉说。但近年来,药品处方上的商品名越来越多,“通用名处方”反成另类。 冯忠廉等老医务人员一直坚守通用名开处方的习惯,但她遇到了麻烦。比如,有时候病人取药后会回来找她,说从药 房拿的药跟她开的药不一样,她看了后才知道这是该药的商品名,因此要费一番口舌解释。药剂师也常常对她抱怨,她开出的 通用名药品,有的在药房里找不到了,有的则对应多种“新药”,他们不知道该给哪一种。 近年来,中国新药注册猛增,2004年就有10009种“新药”上市。但其中绝大多数属仿制药,所谓“旧酒装 新瓶”。尽管有关条例规定,药品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标注通用名,但药商们往往阳奉阴违,最突出的情况是在外包装上突出商 品名,弱化甚至不用通用名。以至于国家药监局不得不出台法规,规定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的字号比例。 而处方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商品名”,与“回扣”密切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新药”很多都是回扣药,越新的价格 越高,回扣额度越大。对于药商和医生而言,某药品区分于其它药品的特征就是其商品名,商品名出现在处方上,无疑方便了 医生与经销商的回扣结算。 “通用名”处方非良方 2004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制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药品名称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这使得多年沿用的 “通用名”处方习惯得以认定。但该条同时规定:“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这等于给商品名处方留了个尾巴 。”王大猷说。 消息人士透露,这一办法最近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办法将强化通用名处方。 恢复通用名处方制度消息刚一传出,医务界就有人指出:此举在管理上有创新,但也有漏洞。针对医生开大处方,开 昂贵新药有针对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把医生处方权交给药房。因为处方上的药品通用名对应的往往经常是五六种甚至十几 种药品,因此药房人员可以根据医生通用名处方随意给药,方便了药房人员拿回扣。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自己开出商品名处 方,把“好处”留给自己。为此,有医务人士指出,在目前状况下,恢复通用名处方制度,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回扣的转移, 而不是回扣的消失。 另有专家指出,要使通用名处方制度发挥作用,应与强化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等措施同步推出,并将监管落到实处。 P1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