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货业巨擘撑起五马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0:22 温州都市报

  ■通讯员 吴树敬

  温商自古以来与晋商、徽商、京商、宁商、潮商齐名,受人们羡慕与钦佩。时下央视开拍长篇纪录片《温商》,将进一步揭示温州工商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多彩风貌。基于此,根据有关史料,笔者撰写了上世纪初叶温州巨贾许漱玉的经商故事———

  

百货业巨擘撑起五马街

  许漱玉先生88岁时留影选自《温州百年》

  祸福倚兮,掏取“第一桶金”

  公元1892年春,江南草长莺飞。一位13岁的少年郎挑着铺盖,乘坐温瑞塘河夜航船,悠悠然摇进温州古城的水巷。他就是瑞安人士许漱玉,因家中贫寒,念完私塾后,经亲友介绍,进“益大”布店学生意(当学徒),拜经理陈禹延为师。此时,其父许梅田也正在染布坊打工,父子俩相互照应。

  小漱玉眉清目秀,天资聪慧,办事勤恳、机灵,且谨小慎微,挺讨店老板喜欢。于是,店老板常携带他同赴上海采购布料,时间一久,他又学会了布料选购、进货渠道、账务结算等技能,也独当一面赴沪办货。

  一次,许漱玉见一批失水的布料作削价处理,大胆地“吃”进200匹。可货抵温后,老板却大发雷霆。认为他未经请示,擅作主张,进失水布不仅有失商店声誉,而卖不出就要亏本。师徒情感首次发生强烈的撞击,相持之下,老板说:“如不退回,由你去卖,盈亏自负”!“那这批布先赊给我,布款我一定分端午、中秋之前为时限,分期付清。”

  许漱玉吞下自作主张的“恶果”之后,即开动脑筋。他先按照一般男、女成人做长衫所需尺寸,将布料化整为零。裁为几段,染成蓝色。接着,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走街串巷,上门推销。没多久,200匹“失水布”一销而空,未到中秋节,便将货款全部还清,而且净赚了200块银元,这在当时可是大数额啊,他掘到了“第一桶金”。

  从由“失”转为“得”的经验中,许漱玉意识到自身的经商潜力,年纪渐长,替人作嫁决非长久之计。就打那时起,他凭着与上海布商的交情,经常往返于温沪航线,做起贩布生意。几年之后,以他的名“云章”命名,在五马街曹仙巷租房开设“许云章”布店,招收学徒,当上了小老板。

  独树一帜,首创百货商场

  许云章绸布店货真价实,诚信经商,很快博得顾客好评,生意红火,短短四五年,资本积累近万元。

  常跑上海码头的许漱玉对黄浦江外滩、南京路的繁华十分钦慕,他暗下决心,从自己做起,作出表率,叫古老的五马街改变模样。1919年,许先生倾其所有,在老店铺的左右两侧分别买下10间平屋店面,连为一体,改建为砖木的三层楼房,仿效上海南京路“老九承”绸布店模式进行装潢,题名“许云章”。五马街首次崛起三层洋楼,轰动一时。

  时至1923年,许云章绸布店资产已逾10万银元,许漱玉便雄心勃勃地扩大经营范围,决意跻身百货业,他又买下周边王家祠堂的一片旧屋,建起钢筋水泥楼房,建筑模式极为考究,屋内柱端及屋顶均堆砌花纹,店面又仿上海“欧式”建筑,耗时两年竣工,并将商店改为博瓯商场。开业之时,许漱玉破例收取破损银元(俗称“打戳”银元,一般贬值10%),宁愿自己吃亏,却树立了商家信誉。又过了10年,许漱玉虽已年逾“知天命”,仍精力充沛,欲营造更大楼房,即在“云章”与“博瓯”两店后面买下旧房30间,建起一座钢筋水泥楼房,且将原先砖木结构的楼房翻修为钢筋水泥楼房并连为一体(后为温州一百营业用房)。然后又将沿街店面加高至五层,以细沙石铺面,成为当时五马街最高的建筑物,似鹤立鸡群,显得格外雄伟。

  经过不断地扩建、改建,许漱玉打造出了浙南闽北最大的综合性商场,犹如今日的购物中心(超市),取名“云章博瓯万物大市场”(简称“云博商场”),营业范围之广、营业额之巨为浙南首屈一指。商场还设有茶室、剧院、餐馆,经营商品种类繁多,第一层(底层)绸布门市部有各种呢绒、绸缎、布片;百货门市部有

化妆品、服装、鞋革;第二层有钟表、唱机、文具以及烟酒、糖果、糕点,南北货(食品),还有五金交电等,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三、四层建影剧院,取名“中央大戏院”(后为大众电影院),既可演舞台剧,又可放电影,为温州第一家新型的电影院。屋顶平台以石英沙铺面,添置大理石小圆桌,设立茶室,供应当时罕见的沪产汽水、啤酒、
蛋糕
等,夏日可在此纳凉,鸟瞰全城风光。

  难怪上年纪的温州人异口同声:“五马街的繁华与云博商场的开创分不开,许漱玉功不可没。”

  借父出殡,巧打商业广告

  1936年秋,温州城里曾出现轰动一时的大葬礼,死者就是许漱玉之父———许梅田。

  经数十年商场的打拼,经营有方的许漱玉已成为温州首富,除在五马街开设许云章绸布店,博瓯百货商场外,还创办漱成织布厂、公益洋货号、庆丰钱庄;并投资合股鹿城布厂、华孚洋货号、聚康钱庄;还在上海开设申云翔洋货号、源丰翔洋号、永旭绸庄和杭州大昌绸庄,不仅经营百货业,还涉及纺织业、金融业等,究竟有多少资产,谁也讲不清。

  家住五马街,年逾九旬的林老太太说:“那年许家大出殡,我依稀记得许家大院里设灵堂,前往吊丧的人络绎不绝,却并非全是他家友好或与他家沾亲带故,大多数为慕名而来或另有所图,因为许漱玉吩咐手下,吊丧者一律量好身材尺寸,特从上海买回‘云外飘香’

商标的白漂布400匹,雇人赶制白长衫。许家还每日以酒肉盛情款待吊丧者。天下竟有此等好事,故吸引越来越多的‘不吃白不吃,不穿白不穿’者,棺柩停放七七四十九天,吊丧者可谓成千上万。”

  出殡那天,凡来送丧执绋者,每人按原先量的身材尺寸领取白长衫一件,穿后不必归还,说是留作纪念。

  原住信河街的吴志坚老人说,许家出殡,送葬队伍从五马街至四顾桥,北折入府前街,又转城隍殿巷(广场路),再折至信河街,东转入百里坊,再沿南大街(今解放街)回到五马街。先行的队伍已返回五马街口时,停在许家店门口的灵柩尚未开步走,可见队伍有数公里之长。

  据说,当时曾有人问许老板,为何花巨资、出大殡?如此露富有何必要?他笑答:你可知道,出大殡、厚葬礼,可获“孝子”之美誉,也是为自己的企业做广告呀,进一步扩大商场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人家知道我财力雄厚,又是大孝子,就会乐于与咱打交道、做生意,花这么一大笔钱,值得。

  急中生智,“意大利”变“华大利”

  许漱玉在百货商场中开设了大戏院,以戏剧、电影招徕顾客。三楼剧院场地宽敞,仍有很大空间,许漱玉决定招标办餐馆。此时有位青田归侨叫陈建南,在国外也是开饭店,便前来承租餐馆,因其妻为意大利女郎,擅长做西餐,干脆取名“意大利餐馆”,专营西餐、洋酒。此乃温州开西菜馆之创举。刚开始招牌醒目奇特,格外招人,生意红火。可没多久,温州人吃不惯西餐,况且开销又大,便慢慢冷淡下去,最终还是转让给本地人金德生等合伙经营,采取中西餐结合,店名仍沿用“意大利”。

  抗战爆发后,由于德、日、意三国结成法西斯联盟,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温州学生出于爱国义愤,在抵制日货,捣毁“东洋堂”时,又去冲击“意大利”餐馆。许漱玉、金德生惊慌不已,请地方官员一起来劝导学生,不要捣毁店堂,且主动摘下“意大利”招牌,将“意”改为“华”,便成了“华大利”(后迁至广场路)。一字之差,意义非凡,不仅表示同仇敌忾,还深含中华民族抗战必胜,赢得一片叫好声。此店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70多年。此外温州俚语“脸皮比华大利砧板还厚”,源于该店砧板用硬度强的树段制作,久用而厚度不减。

  乐施善行,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许漱玉苦心经商数十载,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讲求信誉,从不出售假冒商品,善于运用广告宣传,巧妙设计橱窗陈列,薄利多销,适当利用减价、摸彩等方法招徕顾客,讲究服务态度,殷勤接待,迎送有礼,大小生意一视同仁。原在“博瓯”商场当学徒的黄先生说:许漱玉经商很有创新意识,当时温州有许多外国人居住,许老板雇用会英语的店员,接应外国人进店购货,双方便利,此也是我市商行之首创。还招收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地同行子弟来温学生意,也将自己的幼子送往上海当学徒,易子而教。那时,温州未流行普通话,他勉励店员学会讲多种方言,自己常在店堂接待顾客,也学会了闽南话、上海话、北京话等,且十分流利,为广接南北顾客、招待四方客商带来极大方便。

  许漱玉出身贫寒,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上世纪二十年代,温州育婴善堂(现为儿童福利院)需翻建新楼房,许漱玉一次就捐500银元;瑞安仙岩寺年久失修,许氏即捐款200银元,重建宋朱熹为仙岩题名“溪山第一”的牌坊,还拓建了池塘、道路等。

  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温州战时青年服务团成立,许漱玉即把新建的中央大戏院无偿借给抗日团体,举办抗敌讲座和演剧宣传。店员中一些青年参加地下党,或赴皖南参加新四军,他持默许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市人民政府以云博百货商场为基础,开设国营百货公司。许漱玉晚年寓居上海,1967年病逝温州,终年88岁。人们纵观许氏一生,习商创业、持身处世都有特出之处,一向守着商家本能,不参与政治角逐,生前身后以至今日,深为工商界和社会正直人士所称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