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皇家御制 “北京史记”碑今日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3:22 法制晚报

  

皇家御制“北京史记”碑今日立

  大图为乾隆御制碑在首博新馆东北角竹林庭院北面开始吊装,准备重新矗立京城

  

皇家御制“北京史记”碑今日立

  小图为乾隆御制碑局部精致的雕刻 摄/记者 饶沛

  乾隆亲笔御书 赞美京城国泰民安 “文革”时被埋入地下 2004年又见天日 重40多吨 高6.7米

  皇家御制 “北京史记”碑今日立

  此外 首都博物馆还将首批珍贵文物从孔庙押运入库 共计500件12箱 “搬家”时警车、消防车待命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上午,有“北京史记”之称的乾隆御制碑重新开始矗立京城。这座石御碑被称为“21世纪以来,北京出土的极为重要的文物”。

  届时,从长安街及白云路上都可看到这座矗立在首博新馆东北角、高6.7米的石碑。

  今天上午,乾隆御制碑在首博新馆东北角竹林庭院北面开始吊装。

  上午9点,记者来到首都博物馆,看到乾隆御制碑的五件巨大的石碑部件被放在了首博的东北角,吊车在旁边严阵以待。记者了解到,石碑部件从古建馆运来的时候,先用胶皮、帆布包裹好,再垫上方木,搬上载重汽车,并用钢索固定。

  垒放石碑的各个部件时,每放一件都要从垂直度、水平度检测,“每个石碑部件都有榫卯,垒上去以后水平度基本良好,古人真是很聪明。”一位负责吊装的技术员告诉记者。

  “文革”时埋入地下

  据了解,这一汉白玉石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帽和座各有两个,一共五件,总高6.7米,重40多吨。

  在民间记载中,此碑1915年-1919年间被移至先农坛,1958年“大跃进”时,此碑被推倒,“文革”期间各个部件被埋入地下。直至2004年被考古人员重新挖出地面。

  堪称“北京史记”

  据考证,这块清代皇家御碑上刻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皆出自乾隆之手,赞美了北京险要的地理形势、国泰民安的情景,堪称“北京史记”。

  发掘历程

  碑座曾当凳子用

  雷达扫描定位置

  从上世纪初以来,民间就传说先农坛附近有一块乾隆御题石碑。

  2004年9月,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先农坛附近的院落中找到了该碑的碑座,当地居民一直把这块暴露在露天中的方形汉白玉石块当作凳子使用。

  2004年10月27日,考古人员利用探地雷达对先农坛北门居民区进行扫描,发现原食品厂所在院落中有异物存在。11月7日上午,终于在距离地表50厘米处发现一段汉白玉石段,上面刻的文字赫然是楷书乾隆御笔《皇都篇》和《帝都篇》,震惊了考古界。文/记者 饶沛

  新闻幕后

  在地下保存相对完好的乾隆御制碑露出地面后如何保护,成了一个大问题。

  40吨重碑

  室内地面承不住

  乾隆御制碑发掘之初,北京市文物局曾表示要将其放在首都博物馆新馆中展出。但首博副馆长王武钰表示,御碑将无法在首博新馆室内展出。

  王武钰表示,乾隆御制碑总重量超过了40吨,首博展览大厅的地面无论采取何种技术加工,都无法承受这个重量。

  露天陈放

  难抵酸雨等侵蚀

  室外陈放对于石刻来说颇为不利。

  在孔庙的首博旧址,因为大气和酸雨侵蚀,一些露天的石质文物表面已受到严重的侵蚀和损伤,出现了疏松、裂纹、脱落、沙化等严重风化现象,碑文字迹模糊淡化,若隐若现,时断时续,有的字迹已基本消失,少数石碑甚至出现裂缝或断裂,碑身污物也相当严重。

  据了解,去年、前年,北京均下过不同酸度的酸雨。

  穿个外套

  玻璃罩保护御碑

  因此,王武钰表示,目前,只好联系厂家订做一个大玻璃罩,把乾隆御制碑罩起来,抵挡酸雨等对石碑的侵害,同时保持通风。

  此外,还将加上水泥基座保护石碑。

  相关新闻

  今天,首都博物馆还将首批珍贵文物从首博旧址——孔庙押运入库。

  上午10点,老首博十分安静。文物库房就在北京孔庙内大成殿的后方。记者注意到,这里现在是一个工地。文物腾空后要重新修建,作为古建向游人展示。

  临近中午11点,这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每个门口都站有武警战士和内保人员,警车、消防车随时待命。文物搬家和普通人搬家不一样的是,每个柜子都要贴上封条,装车后还将再次贴上封条。

  字画库里,两名特警在旁边监护。两名保管员手戴白手套,对书画进行装箱前的检查。两人一人负责卷起,一人负责展开,检查一幅明代画卷是否有虫霉。

  铜器库里,保管员仔细检查器物的完残情况。“看有没有新的锈?”他们一边对话一边将器物放躺在海绵软盒中。

  瓷器库内也在对文物进行包装,包装完毕就进行封箱。

  11点15分,孔庙门口,文物开始分批上车。5分钟后,车队出发。

  据了解,今天将有500件、12箱文物从老首都博物馆搬迁到新首都博物馆,包括陶瓷、铜杂、字画类文物。未来三年,还将陆续从老馆向新馆搬迁文物1万件。

  据了解,陶瓷、铜杂将直接运抵新馆,字画类文物则需在其他库区进行消毒后方可进馆。

  记者了解到,新首都博物馆库房恒温恒湿,能有效保护文物;老馆库房多为古建、旧式平房,防尘防潮及温度湿度等条件无法保障。文/记者 陈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