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绘出不一样的小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5:45 深圳晚报

  绘出不一样的小平

  ——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

  本报记者史小岩/文吴永东/图

  第二届文博会盛大开幕,不少名家大腕纷纷现身鹏城,这其中就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先生。以刻苦勤奋在画坛著称的刘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刻画了邓小平哲人、领袖和慈祥的祖父般风范的作品《晚风》,在同类领袖题材作品中出类拔萃,影响深远。记者就以这个话题开始了对他的采访。

  凭想像绘出小平的神韵

  记者:邓小平和深圳有着重要的联系,位于深南路旁的邓小平画像早已成为深圳的标志之一。您当初怎么选择要画邓小平的?

  刘:那是1991年,为纪念建党70周年有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美展。当时我还在做老师,知道要办这么一个展览,就开始思考选取什么题材。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多人画过,思来想去,我决定选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同样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之后我同样面临着选择,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向群众挥手致意、建杨浦大桥、南巡……尽管有无数的题材,却都是别人常用的套路,不是我理想中的目标。

  记者:什么时候才豁然开朗的?

  刘:这个时候我访问了邓小平的女儿邓玲,我们是同学,她给我提供了很多父亲的资料,战争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去各地视察的……我问她可不可以去他们家看看,她说可能不是太方便。后来,她就口头向我描述了家里的情况:院子里有几棵大树,邓小平每天会在那里散散步、坐在藤椅里看报休息……一个念头猛地跳进了我的脑子:就画处理完国家大事后看报休息的邓小平。

  于无声处听惊雷

  记者:您认为这个设计的出彩之处在哪里?

  刘:于无声处听惊雷。它可以给人更多的想像空间,你不知道他在休息之前刚处理完什么大事,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在我的构思里,邓小平脸上的表情有很多种解读的空间,是欣慰的、也是憧憬的、沉思的……我希望能把一个领导人沉着、稳操胜券的气质表现出来。后来,我就开始搜集资料。

  记者:这么说,其实你并没有跟邓小平有过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刘:是,我是根据照片和许多资料得来的印象。其实画的时候我也做过一些艺术的处理,比如邓小平的脸略宽,我适当地处理了一下,其他的如眼睛、嘴角等也都略有改动。

  记者:别人看出来了吗?美术界的同行如何评价?

  刘:邓玲说,我作品里的邓小平神态非常逼真,她评价这幅画是画她爸爸最像最好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后来得了那次美展的银奖,金奖空缺。评论家们评价说,在众多领袖人物题材的作品中,这幅作品有生活、有情感,不装腔作势,是正常的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

  小档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名画家,基本功扎实,并刻意求新,工、写皆精。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马扎归来》等。近几年来,大量作品在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