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名水电职工路遇将被强暴的少女竟不施援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6:28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当衣服凌乱的少女扒着车窗呼救时,是否要伸手相助?这个问题摆在全车人的面前。几位职工目击到惨剧初发生的一瞬,他们曾电话报警,但错过了拯救三名少女的最佳时机。事后,他们因此遭遇到舆论、伦理和内心的多重拷问。33岁的苏伟权最近经常失眠。他的同事王双源也有非常类似的情况。

  苏伟权是福建省安溪县蓝田水电站的一名发电机组运行工人。他失眠的原因,和王
双源以及另外3名电站职工一样,都来自于他们最近背上了“见死不救”的恶名。这一切都要源于4月初一个深夜的遭遇。

  暴力深夜发生

  4月1日晚,在蓝田水电站,苏伟权和王双源刚刚下班。宿舍在十多公里外的蓝田镇上,公司为晚上下班的工人安排面包车接送。和苏伟权、王双源一起返回镇上的,还有另外两个同事,开车的司机姓陈。

  从水电站到旁边的苦坑山,再翻过盘山路,半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回到蓝田镇。时间接近晚上11点,面包车开出了水电站大门。

  与此同时,3辆

摩托车正在从蓝田镇方向沿着狭窄的山路向苦坑山上行驶。摩托车上搭载了3女6男一共9个人,他们刚一起饮完茶。18岁少女苏小华就坐在其中一辆摩托车的后座上。另外两个少女分别是苏琴和王丽,6名男青年中,除了同族的远亲苏荣山之外,苏小华只见过其中两人,一个是附近的理发师,叫王珠财,另一个在修车铺打工。

  摩托车往一个名叫“苦坑”的地方开去。那是蓝田水电站旁边的山崖。一条盘山土路蜿蜒到山顶,路旁就是近200米的悬崖。

  此前,就在女孩子们准备回家时,苏小华无意中回头,看到王珠财拉住苏荣山在低声商量什么。“他要我们把小华她们骗到偏僻的地方强奸。”4月20日,已被抓获的苏荣山在看守所承认。苏荣山有些犹豫,甚至有些吃惊,无论如何,3名少女都是他多年的朋友。但看着王珠财和周围几个男孩儿兴奋和不容反驳的表情,苏荣山沉默着点了点头。

  当3辆摩托车跑到山崖上时,苏伟权乘坐的面包车此时也驶上了山脚的土路,开始向上爬行。困得迷迷糊糊的苏伟权被灌进车内的冷风吹醒。最近这条路上不太太平,发生过好几次抢劫,苏伟权心里有些担心,顺手关上了车窗。

  此时山顶上,3辆摩托车突然停下。撕扯和挣扎随即开始。王珠财和一个男青年拉住苏小华;两个男青年纠缠苏琴;苏荣山和另外一个男孩儿则选择了他不太熟悉的王丽。

  汽车没有开门

  两道灯光突然从山路的拐弯处刺破了黑暗,电厂的面包车这时驶上了山顶。激烈的撕扯猛然停顿,苏小华突然反应过来,猛地挣脱王珠财。灯光刺得苏小华眼前一片白光,她拼命喊着“救命”,跌跌撞撞地朝灯光跑去。

  面包车在苏小华面前刹车停下,昏昏欲睡的苏伟权一个激灵。他回忆说,“我们一开始都以为遇上抢劫了。”灯光照射下,苏伟权才看清车前跑来一个衣衫不整的女孩儿,脸上满是惊恐。

  面包车的车门被人撞得发出沉闷的响声。苏伟权忙隔着玻璃看,又是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孩儿,双手扒住车门,嘴里在不住地哭喊。那是从地上爬起来的苏琴,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扑上去死命地抓住了车门。“开门,开门!”苏琴大声叫着。苏伟权告诉记者,当时他的手就抓在门把上,但他拿不定主意,“她想上车”,苏伟权转头对车内的人说,但没有一个人答话。

  迟疑了一下,苏伟权拉开了车窗。苏琴立即伸手探进来抓住了车内的扶手,一边大声哭喊着:“他们要强奸我,救救我,让我上车!”

  两个男青年突然从路边的黑暗中冲出来拉住了苏琴,其中一个正是放开了苏小华的王珠财,他抱住苏琴的腰,要把苏琴拖离面包车。

  苏伟权有些着急,他探出头对王珠财说,“不要这样搞,这样不行的!”回过头他跟车里的人商量,“怎么办,要不要把她们救上来?”

  身旁的同事王双源没有答话,眼光明显也在其他几个人脸上扫动;姓程的同事一直没有表态,而另一名姓杨的女职工已经吓得说不出话了。

  苏伟权再把头探出窗外,苏琴的一只手还死命地拉在车窗上,没等苏伟权说话,王珠财冲着车里叫道:“不要管闲事啊,没你们好处!”另外一个声音令车上的人更加害怕:“把家伙拿过来,看他们敢不敢下来!”

  司机老陈这时低声说了一句,“不能开门!”老陈开始挂挡,重新起动面包车。苏伟权转头看看车头前方,那个原本挡在路中间的女孩儿已经被两个男人拖到路边去了。

  面包车慢慢向山下开去,却再也没停下来。

  面包车开动时,苏琴还在大声哭喊,苏小华已经被摁在了路边浅沟里。面包车加速离去,灯光逐渐模糊,周围又陷入一片黑暗。

  救援迟迟未到

  面包车沿着山路向下,几个拐弯之后,就快到山下蓝田镇的路口了。

  苏伟权首先打破了车里的沉默,“我们还是报警吧”。苏伟权想起来,蓝田派出所就在离路口不到3公里的镇上。

  车上没人答话,却不约而同地都开始掏手机,王双源最先拿出手机,拨通了蓝田派出所的电话。

  在蓝田派出所的记录中,值班民警接到报警电话的时间是11点07分。4月21日,在蓝田派出所,一个警察向记者解释,4月1日当晚接到报警之后,值班警察立即出警,巡查一个多小时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所以回到了所里。到派出所再接到村民找到尸体的报警后,又一次出警,赶往现场勘察并立案。

  少女愤而跳崖

  此时的苦坑山顶,苏小华也在惊恐中苦苦等待救援。

  几米之外,苏琴已经被王珠财压倒在地上,发出压抑的叫喊。苏小华自己被两个男孩儿挡在路边。“车子开走我还在想,他们会报警的,”苏小华回忆说,“我们再撑一会儿应该有救。”但救援始终没有到来。

  而苏琴的遭遇开始让苏小华惊恐不已,她拼命挣脱两个男孩儿的阻拦,本能地向相反方向逃离。不远处的黑暗中,她模模糊糊地看见悬崖边王丽的身影。

  等苏小华也冲到悬崖边上,王丽已经找不到了,苏小华回头察看,却看见两个身影朝自己追过来,苏琴仍然被压在地上挣扎。获救的希望已近渺茫。“我没怎么多想,直接跳下去了。”4月20日,苏小华平静地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要么跳,要么留在上面被抓住,我当然跳。”纵身跳下山崖的时候,苏小华还不知道,王丽刚刚也从这里跳了下去。

  悬崖下,冷风把苏小华吹醒。她幸运地落在一丛茂密的竹子上,后脑、后背和大腿受伤严重,浑身是血难以移动。苏小华后来告诉记者,她清醒过来后听到了苏荣山几个人的呼喊声,却默不做声,“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被他们找到”。直到后来听见了同村另外一个男青年的呼喊声,苏小华猜想是村里的人出来找她,她才大声答应。

  等众人找到苏小华时,她浑身上下仿佛血人一般。他们赶紧把苏小华送进了镇里的医院,这时已经接近凌晨5点。

  王丽仍然没有找到,整个苦坑山悬崖一带,天已经快亮了,仍然只有男孩儿们和几个被叫来的村民在搜寻。“涉嫌见死不救”4月2日早上8点,一夜没睡的苏伟权在电站食堂碰到了王双源,他注意到王双源的双眼和他一样浮肿。“没睡好么”,苏伟权问,王双源只是点了点头,却没答话。上午10点,苏伟权从同事口中得知,昨晚有两个女孩儿在苦坑山上跳了崖,现在村民正在电站外面找人。苏伟权心里猛然一沉,他跑到外面,看见山麓里有人正在寻找,山势太陡,寻找的人行动得异常艰难。

  苏伟权悄悄给县城的110打了个电话,他叙述了事情经过,请求110和消防、120协调一下,派人来帮着村民找。4月3日早上,苏伟权和电站的职工们终于听说了王丽的死讯。王丽的堂兄王伟坤在山脚找到了尸体并报警,警察们终于赶到。

  从4月4日起,当地的报纸上开始登载相关报道。在报道中,安溪县纪委王副书记表示,要调查电站职工“涉嫌见死不救”的行为;而泉州市总工会和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谴责有关涉嫌见死不救的行为”,要求安溪县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处理。

  让苏伟权们更加不好受的是同事们的议论,电站里年长的工人们公开在食堂里指责他们,“年轻人就是惜命怕事,那天换成几个老人,绝对下车把小孩救了”。听说了同事的指责,苏伟权难受得几天没去食堂。

  王双源则开始重复不停地做那个奇怪的梦,有人就在他面前落水,呼救声总是在半夜里把他吵醒。王双源曾经试图向同事们辩解,“就比如有人落水,我又不会游泳,总不能就这么跳下去救吧。”4月下旬,苏伟权在当地报纸上看见,还未伤愈的苏小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她并不责怪那天晚上没有施以援手的电站职工。近来一直对新闻报道有些畏惧的苏伟权,却悄悄把登载这则消息的报纸带回宿舍收了起来。穴注:文中受害人名字均为化名雪(据《南方周末》)专家说法

  逃避风险就应承担谴责

  他们是“道德机会主义者”?在听完苏伟权和王双源等人未及时施救,并因此颇受谴责的故事后,社会学者、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评价说,“我注意到电站职工事后的彷徨不安和周围社会对他们的指责”,袁岳说,“这其实就是道德的作用方式的体现,道德的谴责机制正在起作用”。

  在拒绝救助面临强暴的少女之后,电站职工打电话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但袁岳仍然将这些逃离现场的人称为“道德机会主义者”。“事后感到不安,并试图补救和为自己辩解,说明你赞同帮助弱小的社会价值观。任何一种价值观在实现的时候都是有风险的,但你又在进行风险判断之后选择了逃避,那么你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在袁岳看来,“逃避了当时的风险,你就应当承担事后的谴责,这是非常公平的”。

  他们是“见死不救者”?

  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泉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文伟律师认为,电站职工必须承担道义上的责任。李律师说,依据该事件的特殊性,事发后车上的人即使打了报警电话,仍然逃避不了人们对他们见死不救行为的谴责。

  李文伟认为,报警但不施以必要的救助,电站职工的见死不救属性仍然存在。理由有四:一、事发地周边没有其他行人,几名少女陷于孤立无援之中,而刚好途经案发地的几个人,正是唯一可以施以援手的特定人;第二、当时车上有5人,有车有人,具备救援条件;第三、目睹事发经过片断,两少女双手抓窗求救,后又被几个男子拉走,事态的严重性明显;第四、应当预见报警后,民警出警需要时间,不能及时前来排除危险。

  有效法治有助相互信任

  而泉州的另一名律师则从此事件中看到法律之外的一些意味:即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不信任。他认为,电站职工一直存有可能是伪装抢劫的顾虑,对几名被害人的求救始终没有完全信任。

  这名律师解释说,陌生人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源于有效的法治。法治并不提供道德优越感,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行动风险带来的后顾之忧,并促使人们的相互信任。

  还有专家指出,见死不救的行为应予谴责,这是违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义准则的。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谴责上,立法、救助机制和社会保障等都要跟上。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目前正在开展的“荣辱观教育”更进一步地广泛开展。(南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