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5:55 浙江日报 | |||||||||
义乌,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开始,义乌人用了20多年时间创造了一个有“世界超市”之誉的小商品市场。如今,义乌人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下,正在创造一个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新奇迹。
“有天有地才算家”的观念过时了——农民即将住进12层高的电梯房 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义乌市佛堂镇楼村12层高的楼房终于结顶了,村里的农民就要像城里人那样,住上有电梯的套房了。在施工现场,一脸喜气的村民盛英建开心地说:“建高楼好,只用400多平方米的地,就能解决40户人家的建房问题。寸土寸金哪,现在多一分地,以后就能多一分收入。‘有天有地才算家’的观念过时啦!” 距义乌城区20公里的楼村,是个蔬菜专业村。近年来,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但村里土地却越来越少,全村已连续10多年没有审批过住宅建设用地。为解决经济发展与村民建房用地之间的矛盾,经村民同意后,村两委决定改变传统建房习惯,建设高层楼房。 村支书盛秀宝扳着指头算账给我们听:“若按过去的方式建房,以这40户农户计算,每户农民建房120平方米,就需要4800平方米的土地;而现在12层高的楼房占地面积仅400多平方米,是传统建房用地的10%。” 楼村的高层楼房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分80、90、100、120平方米4种户型,还专门设计了地下层,供农户们放置农具。 为了解决困扰多年的“城中村”问题,地处义乌城区东大门的江东街道石塔头村建高层楼房的计划更大:结合旧村改造,在统一全体村民思想的基础上,把全村所有的旧农舍分期分批拆除。在现有的103亩村宅基地上,将全村410户农户的住宅,改建为45幢17至18层的高层住宅,实现旧村改造“零用地”,让破旧的石塔头成为义乌城市的新景观。 向空间要土地,建高层新农宅。这是义乌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义乌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中南说:“搞城乡统筹,搞新农村建设,开始我们也碰到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用地问题。通过调研,问计于民,我们先后出台了新农村住房建设、‘空心村’改造和农村联建高层公寓等办法,难题就迎刃而解。” 联建高层公寓、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统一排放……一系列新鲜事物使义乌农民的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农村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规划——加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在义乌农村,农民对“小五化”了如指掌:“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从2001年起,义乌市为了规范和引导农村旧村改造,缩小城乡差别,实施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市里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镇和街道配套8000万元,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条件,分别进行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 “小五化”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的事,因而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小五化”使义乌农村面貌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赢得了农民的普遍赞扬。 然而,面对一片叫好声,义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仅仅抓“小五化”,已不能适应义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瘸子,是永远走不快的。”市委书记楼国华说。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义乌市委、市政府决定统一筹划城乡发展,解决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逐步把工作重心从偏重城市的非均衡发展向城乡并重的均衡发展转移。 这是一个清醒而有远见的认识。 2003年7月,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纲要》按照市域一体规划理念,把全市1105平方公里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科学编制统一的产业布局和社区布局规划,以形成整体优势;分区推进村庄改造和新社区建设,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融合,改变城乡分割建设和差别发展的现状。计划分三步实施,到2020年基本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长期以来,规划是城市的“专利”。把农村发展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并且高起点、高标准修订各项规划,是义乌的一个大胆探索。 今年“五一”前夕,义乌市委又出台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这是义乌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而推出的又一项新的战略部署。《二十条》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目标,坚持市域一体、规划引领、农民主体的原则,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进行具体细化,包括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农民充分就业、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等内容。 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农村——以前搬到城里住的人又搬回村里了 “以前村里人都抢着搬到城里住,是因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齐全。现在村里也建起了排污管网,垃圾统一处理,公交车开进村里,再加上农村空气好、噪音小,好多人又把家搬回村里了。”在大陈二村,村民王荣林拉着我们去参观他的漂亮新房。老王说:“你们看,我们的村庄比城里还好呢!像我的家,现在是城乡一体化的样板了。” 目前,义乌城市化水平达60%。全市城乡已基本实现道路、公交一体化,中心城区至镇(街道)已建成高等级道路,形成“十分钟经济圈”,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等级化、硬面化。城乡垃圾日产日清,做到网络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全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8.6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有养老保障,46万名农民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735元,在全国名列前茅。乡村百姓开始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城市居民也可随时去体味农家之乐。 “要把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农村,用城乡统筹‘统’出农村新面貌来。”义乌市市长吴蔚荣说。市财政对“三农”投入比例逐年提高,2005年市财政支出中对“三农”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34.6%,今后这一投入比例还会更高。 统筹城乡发展,除了财政支持外,同样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义乌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我们看到了一份新鲜“出炉”的《新农村建设投入统计表》,上面写道:“从2002年5月至今,在农村的新村建设中,市财政投入的占比是7.62%、镇(街道)是4.43%、村集体投入占22.36%。农民自筹则占了大头,达到65.31%,还有一块是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 4月19日,义乌能达利、浪莎、梦娜、新光等27家知名企业与13个镇街的27个村庄共同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联姻书”。本着自愿自主、就地就近的原则,双方约定村企结对,在经济共建、文化共建、人才共建、环境共建等四个方面全面合作,携手共建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