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 乾隆御制碑移入新首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0:41 首都之窗

  

首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乾隆御制碑移入新首博

  工作人员将文物移入新首博地库的储存柜

  首博文物5月18日大搬家

  2006年5月18日上午9时30分,首都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北京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开幕式暨首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其中,最吸引目光的是首博门外吊装竖立近年出土的清代乾隆御制碑,以及首博文物搬迁入库。

  乾隆御制碑安在大门外 碑身入座一气呵成

  “开始!”现场指挥的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副经理徐雄鹰一声令下,在重型起重机的轰鸣声中,近20吨重的乾隆御制碑碑身慢慢地“站”了起来,压得碑身下垫着的木枋“嘎吱”直响。此时是2006年5月18日11时30分。

  碑身上环绕着四五根尼龙吊装带,并在每个与碑身接触的地方都垫上了胶皮垫。起吊过程非常缓慢,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碑身顶部控制着吊钩吊着的4个尼龙吊装带的扣,两名工作人员紧张地拽着碑身上绑着的绳子一头,与地面成30度角,防止碑身晃动。从水平放置到垂直站立在地面就花去了整整10分钟!期间,其他工作人员一边扶着碑身,一边不断地调整碑身下承重的木枋和胶皮垫。

  12时10分。伴随着起重机一点一点提升吊钩,碑身也缓缓地离开地面。而在碑身底部,有一个大概25厘米高的方形突起。“这是榫,古代建筑中的一种保持水平稳定的结构。”徐雄鹰表示。顺着他的指点,可以看见在碑座上同样位置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凹部。“这是卯,两个部位能正好合上,分毫不差。”大约20分钟后,碑身被吊到了碑座上,中间只用木枋隔开。

  下午1时30分,工作人员在仔细检查碑身之后,开始拆除了一些尼龙吊装带,只留下2根绑住碑身,开始最后的合拢。看着这个3米多高的无价之宝再次缓缓升起,观众们屏住呼吸,都为工作人员捏着一把冷汗。工作人员丝毫不敢大意,仔仔细细地反复检查,又经过近1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碑身和碑座接合到了一块,大功告成!

  据徐雄鹰介绍,为了防止碑身花纹被破坏,在起运之前,工作人员就用毡子裹住碑身、中间垫着木枋、外面套上胶皮垫,牢牢地保护着这件镇馆之宝。

  为石碑盖“玻璃房子”

  “由于石碑是在新首博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新馆内地基很难承受它的重量,所以将它放在了外面。”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王武钰说,“我们准备给它建一座‘玻璃房子’。”据介绍,“玻璃房子”主要起防风、防水、防紫外线的作用,材料和图纸都已经准备就绪,相关单位将在石碑完全立好后再实地考察,量身定做。考虑到内部的透气性,“玻璃房子”将采用上下通透的设计,即屋顶和墙身、墙身和底座之间都将留有缝隙,供透气使用。

  乾隆御碑谜团重重

  这座乾隆御制碑为青白石材质,全高6.7米,重40多吨,上刻乾隆皇帝手书的《皇都篇》和《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刻成,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卷草花纹,雕工极为精细。

  据专家介绍,民国以来,民间一直流传先农坛附近有这样一块乾隆御题石碑,几十年来,市文物局一直都高度重视。2005年4月3日,终于在先农坛北坛区的某食品厂院内地下60厘米处,发掘出了这座石碑。但为何清史没有这块石碑的记载?为何要刻立这块石碑?这块石碑和燕墩御碑内容几乎相同,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些谜团至今仍困扰着学界。

  防暴车护送宝贝入库

  11时50分,首博地下库房里,十几位保管部的工作人员静静守候着。伴随着“当”的一声,首博十吨的液压电梯大门缓缓打开,首都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武俊玲率先走了出来,兴奋地宣布:“文物安全到家了。”据介绍,此次搬迁文物共计12箱,涉及陶瓷类、铜杂类、字画类文物500件。

  据介绍,此次搬家共耗时近40分钟,除了两辆专用的“文物乘专车”,共有9辆“护航车”。其中包括一辆警车开道、一辆防暴车护航、一辆消防指挥车保驾。11时20分左右,从位于孔庙老首博正式出发。约40分钟后,运送文物的车辆直接驶进了新首博文物库房液压电梯。

  废铜堆里捡回的鱼纹盘

  敞口、宽缘、高圈足。盘内底中央纹饰着龟纹,周围环绕三尾活灵活现的游鱼,腹外壁及圈足则装饰有雷纹——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就是此次文物大搬家中的一件。据首博保管部工作人员于力凡介绍,这件首博藏品中的珍品还曾有过一段“青蛙变王子”的传奇经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件宝贝才被原市文物管理处程长新从废铜堆里捡出来。”据于力凡介绍,“文革”期间曾有大量珍贵文物惨遭灭顶之灾。当时,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里,从各处集中来的破铜烂铁堆积如山,不少珍贵的文物就混杂其间。而这件鱼纹盘就是被程长新“慧眼”辨出的,值得庆幸的是鱼纹盘损毁并不严重。

  除了这件富有艺术效果的鱼纹盘,这次搬迁的青铜器中还有两件珍贵文物值得关注:出土于琉璃河的方座簋,可被视为断代标准器;出土于平谷刘家河的饕餮纹方口盉是典型商代礼器。

  成化杯仅3.9厘米高

  “

瓷器是最娇贵的文物,磕不得碰不得。”武俊玲介绍,此次搬家中一对成化虫草青花鸡纹杯成为最受关注的物件,因为它们仅高3.9厘米,是搬家文物中最小的两件。

  为了保证这些瓷器在搬家过程中完好无损,首博工作人员从2006年三月就开始忙活。先要仔细测量每件文物的尺寸,为它们量身订做囊匣。据武俊玲介绍,根据文物质地和重量不同,仅囊匣就做了四种:木板内囊式装质量较大的文物、纸板内囊式装易碎的文物、纸板贴墙式和纸板隔断式用于装一般类的文物。在囊匣里还填充消毒棉花和布垫。

  “有了这样的保护,不仅文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入库后遇到小震动也不用害怕了。”据首博副馆长王武钰说。

  孔庙内库房修缮后开放

  “在老库房碰到雨季,每隔一两天就要用抽湿机去去潮气。”首博保管部工作人员张彩娟介绍,首博旧馆的库房分散在城区和郊区五处,多为古建、旧式平房改造的库房,库房防尘、防潮、温湿度等

文物保护条件都不高,很难保证文物需要的温湿度条件。“这次搬到新首博,坚固安全、恒温恒湿的‘新家’终于能保证让文物‘高枕无忧’了。”

  据介绍,今后三年内,将有10余万件文物搬进新首博,目前的五处旧库房将腾空三处。而位于孔庙内的库房将于2006年9月30日前腾空。“今后,曾经的库房将作为展室对外开放。”据首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孔庙国子监的修缮工程正在进行,老库房腾空并得到修缮后,将作为展室对外开放。(刘冕 刘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