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价是如何抬上去的 ——透视北京楼市信息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1:3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建设部日前明确表示,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不存在房源不足”,可售商品住房面积总量达到1.2亿平方米、100万套。建设部提醒消费者“不要被虚假信息误导”。

  然而,眼下许多售楼处排队购房者如过江之鲫,似乎房地产市场房源依旧紧张,供不应求。现实状况与政策信息背道而驰,这种供不应求的虚假信息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朝向好的先掖着朝向差的做钓饵

  13日下午,在紧邻北京西南三环的“万年花城”售楼处,聚集了众多购房者。大厅中央的沙盘周围,销售代表正在向购房者全力推荐四期即将开盘的3栋楼房。

  “三期尾房从4月初就停止销售了,现在我们全部27名销售代表都在力推四期。”“三期就剩下几十套了,打算留到年底当现房卖。期房变成现房,价格当然会跟着涨,估计起码得8000多元一平米。”销售代表介绍说。

  针对“只剩下几十套三期尾房”的说法,记者当日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询,得出的却是另一结果:三期尾房尚余305套。其中一栋楼仅预定出两套,还有70套没有售出。

  “三期尾房现在肯定不卖了,要买除非找我们大老板。”销售代表高女士解释说。

  “即将开盘的四期共有6栋楼房,最先卖的是其中3栋。这次开盘的是3栋楼里的320套房屋,其他的房子以后陆续开盘。并且越往后,房子的

户型、位置和朝向往往更好,当然价格就越高。每新开一次盘都要涨几百元。”

  在售楼处现场,一位长期关注这个楼盘的购房者告诉记者:“‘万年花城’三期共12栋楼。2005年5月12日,三期第一次开盘,均价为每平米5500元,到了当年10月份第六次开盘时,房价变成了5600元,当年11月第七次开盘就5700元了。到了今年,房价开始疯涨。1月第八次开盘6100元,而3月三期最后一次开盘时,是6500元。我眼睁睁看着这个楼盘三期价格一步一步地涨起来。”

  卖房如同“挤牙膏”坐等涨价节节高

  京城一位业内人士哼了一首“卖房谣”:“没被许可先预卖,取得许可又不卖,分期开盘捂着卖,最后拖成现房卖。”

  据他介绍,京城的楼市,卖房子就像挤牙膏,开发商想尽各种办法一点一点将房子分期分批投放市场,并且一批一批提高价格,名为“销控”,实际上是人为地操控市场供求信息,最终达到房价大涨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这其实是大多数房产开发商的共同策略。”

  “没被许可先预卖”。北京万德福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摩界”楼盘,在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收取诚意金并摇号选房,今年5月被北京市建委查处。北京市和平里一新开楼盘,今年4月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但去年4月就开始认购登记。今年5月开盘日,购房者蜂拥而至,却被告知去年10月底已有近千人排队预定,此后的预定者根本无权参与摇号选房。

  “有了许可又不卖”。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一高价楼盘,其中一栋2003年底就获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但这个楼盘一直拖到今年5月,在房价涨声一片时才开盘。楼价也从当时同期楼盘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涨到现在的每平方米11000元。

  “分期开盘捂着卖,最后拖成现房卖”,更是楼市普遍采用的“销售策略”,万年花城是这样,其他很多楼盘也是如此。

  和平里某小区今年4月取得2栋楼和1个车库的预售许可,但第一次开盘只卖其中的160套房子,“其他期房什么时候开盘我们也不清楚,但价钱肯定会比现在高。”售楼人员告诉记者。

  房产商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控制房源供给,实际上改变了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虚火,最终操纵市场,对房价持续上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楼盘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满天飞

  除了囤积房源之外,开发商制造虚假信息的手法很多。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的开发商自己或者雇人在售楼处排队,炮制“人气”、哄抬房价。另外,合同造假、人为造市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开发商还不断推出千人摇号、打折拍卖、

人体彩绘秀、不买房也能中大奖,甚至豪车接送等手段来聚拢“人气”。经过一出出花样翻新的“售房秀”,购房人如坠雾里,房价也节节飙升。

  不少购房者向记者反映,在整个购房过程中,楼盘信息几乎都是开发商发布的,从供应量到价格基本上是开发商说了算。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