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CRI观察》中国政府采取多项调控措施稳定房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3:55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目前,中国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房价加速上涨的现象引起了公众、媒体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高房价不仅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由于大多数居民通过从银行贷款购房,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上月底,中国已通过提高利息的方式来控制信贷,前不久,中央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调控房价的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价同比上涨了17%以上。4月份,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每平方米均价突破7500元人民币,这一数额已接近北京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

  武毅先生是北京一家电脑公司的职员,月工资6000多元,这在北京已属于中高收入了。从去年开始,武毅先生就在寻找购买一套价格适中的房子,但他在北京市区找了一圈下来后,发现市区的

房价太高了,以他的收入根本承受不起。最后,武毅先生只好在远离上班地点的北京远郊区通州买一套房子:“我觉得(北京的房价)真的挺高的,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高。我刚在通州买一套房子,首付就要20万,另外(部分是贷款,)要还贷20年。这20万首付钱有一部分是找亲戚朋友借的。真很紧张,压力也很大。”

  像北京一样,今年一季度,中国南方深圳市的商品房均价达到每平方米8700多元,同比上涨2成以上,而同处南方的广州市的房价也在不断地攀升。

  中国在几年前就已采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这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中国又对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4月底,中国央行将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日前中央政府又出台了包括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先生还建议政府加大利用利率、

汇率、税收等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我们可以通过房地产交易所得税、房地产控制税、房地产持有税等政策,来调整目前炒作房地产的行为。要控制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投资房地产。对于非法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资金,一定要严厉地惩罚。”

  作为这次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城市,北京市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调控措施。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规定,从6月1日起,如果

开发商虚拟买卖合同、囤积房源、发布不实价格和销售信息,期骗购房人抢购等,15日内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将至少在1个月内不能卖房。

  目前,北京市还正在制订中低价位商品房政策以及相关土地供应政策。该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土地、项目招投标时,要为项目将来的产品销售设定最终限价,并推出部分设定价格上限的中低价商品房。为方便民众了解楼市销售情况,北京市还规定,全市所有楼盘的销售情况都必须在房地产信息网上公布。

  前两年,中国东部城市上海是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市中心地区商品房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一年翻一番的狂涨。但经过一年多的调控后,上海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已得到遏制。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先生在介绍有关情况时说:“应该说上海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根据中央宏观调控的要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我们觉得,通过调控以后(,现在)是比较良好的一个状态。我们认为现在不会出现大的过热。所以,我们觉得现在这个房地产市场到了一个比较平稳发展的状态。”

  据了解,上海市调控房价的手段除了控制信贷和土地供应外,还加大了对炒作房地产行为的打击力度,规定购买房屋在1年内出售的,要征收较高的税额;此外,上海市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还注重增加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应,并对中低收入者购房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也十分有利于抑制房价的上涨势头。这次中国提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吸取了上海等地在调控房地产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使对房市的调控更有实效。

  北京市民张琪女士听到中国要对房地产实施新一轮的控制,并重点推出中低价位商品房的政策后感到十分欣喜。她认为,这项政策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是项利好,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对现在收入低,又想有自己的房子(的人)有一定补助,能让他们过安居乐业的生活,挺好的。没有压力才能好好工作嘛!工作好了才能有成绩效益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