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隧道坍塌6名工人被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3:53 生活新报 | |||||||||
鹤庆隧道坍塌进展 增开一条“生命线” 要救人还差10米 截至昨日,在鹤庆南场岭坍塌隧道内被困的6名工人已有3天了。
虽然有关部门及时展开了救援,并紧急调集部队和煤矿救护队增援,不间断地往隧道内供给食物和营养液,但目前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仍不明。 昨日14时许,救援坑道距离被困人员还有10米,但由于地质条件差,营救现场狭窄,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打通营救坑道的时间仍无法预测。营救人员通过敲打导管获知,目前被困人员仍有消息。 营救人员正加紧施工,准备增开一条导管,以给被困人员提供照明和通讯设备,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进展 要救人还有10米 昨日15时,有关部门通报,救援坑道距离被困人员还有10米,由于隧道内的坍塌体非常松软,救援坑道开挖过程中不还时遇到坚硬的大孤石,而救援现场又狭小,作业面只能容下3人,加上运送材料和帮助支撑的工人,最多也只能容纳6人左右,装载机等机械很难派上用场,如果爆破又将导致坍塌体和隧道再次坍塌。所以,救援人员只能采用风钻用人工一点点钻穿坚硬的大孤石,逐步推进。隧道的拱顶局部也出现变形,救援人员只有一边对隧道的拱顶进行加固,一边挖掘导坑。由于救援现场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尽管救援坑道只差10米就可以打通,但打通救援坑道的时间仍无法预测。 措施 增开一条“生命线” 为了改善被困人员的生存环境,消除他们的恐惧,昨日上午,专家组研究决定,除继续通过已经打通的平行导管向被困人员输送牛奶、水等流质食物、输送医生配制的综合营养液给被困人员充饥,并不停敲打导管的方式和被困人员保持联系外,有关部门又组织救援人员从坍塌体的另外一侧再打一孔平行导管,为被困人员提供照明、通讯等设备。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为了抢修这条“生命线”,煤矿救护队员负责救援坑道的开挖和防护设施支撑,部队的官兵们则负责运挖出来的沙土。救援人员用麻袋装沙,用装载机运进隧道铺路,现场所有救援人员轮流更换作业,附近工地的工人也调来充实力量。为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专家组不时召开紧急会议,优化掘进方案,全力推进挖掘的进度和速度。 增援 部队官兵和煤矿救护队帮忙 尽快打通营救导坑是此次营救工作的重中之重。前日下午抢险救援指挥部决定,在救援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请求有关部门支援。 昨日2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看南场岭隧道出口,看到端口前的空地和隧道内灯火通明,相关救援人员一片繁忙,救援工作需要的木头等物源源不断地运送进隧道里,鹤庆县人民医院的急救车和医护人员也守候在现场待命。 大约30分钟后,记者看到一辆辆载着解放军官兵的救援汽车赶到了,他们跳下车来后就直奔隧道而去。据了解,这些解放军官兵来自解放军驻滇某部,一接到上级命令就连夜赶来了。这批前来帮助救援工作的解放军官兵有50多人,他们分批参与救援工作,主要从事运输挖救援导坑产生的渣土。大约一小时后,一些穿着黄色工作服的救援人员也赶来了。他们是祥云县煤矿抢险救护队的队员,共有21人,。 据了解,该救护队是滇西地区仅有的两支矿山专业救援队员之一,他们接到大理州有关部门的通知后,从祥云县赶到到救援现场的,要参加连夜救援工作。 现状 被困人员还有消息 为了随时掌握被困人员的情况,救援人员通过敲打平行导管的方式不断地提醒和告诉被困人员,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他们,都在想办法营救他们。为了增强被困人员的信心,救援人员每隔几分钟就敲打导管一次,以提醒被困人员。昨日19时许,救援人员敲打导管,被困人员都还有回应。目前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用敲打导管的方法来获知被困人员生存的消息。但被困的6名工人在隧道内的具体情况,比如是否有人受伤或出现意外,目前外界的救援人员仍无法得知。可以肯定的是,救援人员敲打导管,隧道内还会敲打导管回应,说明被困人员仍有活着的人。本版稿件 特派记者段国强 杨旭 文 王炳宇图 鹤庆隧道坍塌调查 工人没签合同 日夜救援无悔 记者昨日探访发现,目前已有50余名部队官兵和21名煤矿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参与救援,虽然救援的阻力重重,生活艰苦,每天都吃盒饭,但日夜坚守在救援现场的所有人都无怨无悔。工地上的工人称他们都没有签定过合同,但还是日夜参与救援工友,工人表示,这起事故给他们敲了一次警钟,以后打工要找施工单位签定合同了。 调查:工人称没签过合同 被困人员的家属钟女士昨日告诉记者,她的大儿子困在隧道内,他们一家还有3个人在这个工地打工,他们出来打工几年了,在任何地方打工都是干活拿钱,从来没有签过合同,也没有施工单位喊他们签过合同,南场岭隧道是中铁十四局和云南铁路集团总公司中标承建的,施工单位是云南铁路集团总公司,他们一家4口到这个工地后并没有签过任何合同。随后记者走访了工地上的多名工人,他们都称自己在这个工地上是按照计件领工资,干多少活拿多少工钱,因为都是民工,所以他们都没有签过任何合同,只有带领他们的工头与施工方是签过合同的,他们与工头,与施工方都没签过合同。不过,通过这次事故,他们觉醒了,会在这起事故处理完后要求工头和施工方和他们签定人身安全的合同。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被困的6人中,有一名是管理人员,一名为测量人员,一名为民工老板,其余的3人是搞防护设施支撑的工人。 方案 采用煤矿救援措施 21名来自祥云县矿山抢险救援人员的强项是快速支水平导坑的架子,因此,他们被被安排支架子的活儿。据了解,这些救援人员赶到后,没有立即投入救援工作,而是他们的负责人和救援指挥部的专家组做了短暂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救援工作能够衔接、协调进行。 祥云县矿山抢险救援队一名救援人员透露,双方在交流时,在技术细节上,他们提出了对控顶和膀子施工方面的想法,考虑到对救援工作的安全、高效的要求,他们与专家组交流进行了争辩。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最后双方修正了部分救援方案,使救援方案更加可行、可靠。 这21名救援人员分成4个班组,实行轮班参与救援,每班工作时间大致为6小时,没有轮到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就地休息。18日22时许,云县矿山抢险救援人员第一班的救援人员进入隧道,在开挖救援导坑中,支坑道的架子,用架子顶住坍塌泥石,防止泥石坍塌。 探访 他们的救援过程是这样 据一些救援人员称,正在开凿的营救导坑是一条小隧道,一直要打通到被困人员处,把被困人员从这条小隧道救出来。对营救导坑的要求高1.5米、宽1-1.3米的,根据地质情况,实际上的数值可能与这个要求的数值有些出入。 就开打救援导坑的过程,祥云县煤矿抢险救护队的救援人员杨彩德说,先由施工人员掘进30-50厘米长后,在新开挖的导坑里,用木头搭成一个梯形的架子,顶住导坑,防止那些松动的坍方体坍塌。“但不能超过这个掘进长度才支架,否则就可能发生坍方的危险。”支架子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架子支好后,他们就要停下活计,有前来救援的解放军官兵手工向外搬运开挖出来的渣料,因为营救导坑的容积小,活动空间有限,运渣料的过程象是做击鼓传花那样的游戏。因此运渣料很吃力,花的时间就要长些,不会低于半小时长。待渣料运完后,他们又才前去支架子,在六小时内他们就这样如此反复地工作。掘进救援导坑每向前推进3米后,就要又另外的救援人员将4米长的铆杆设法打进坍方体内。打进铆杆的作用,防止松动的坍体再次坍塌,也保证了救援人员的安全。 祥云县煤矿抢险救护队另一名救援人员说,目前,救援导坑掘进进度最快可以达到,一小时向前推进50厘米的进度,这已经是很理想的掘进进度了,遇到难度大的时候掘进速度就慢了。还有,救援导坑越靠近被困人员,掘进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后面掘进的速度肯定慢些。 特写 日夜工作无悔 杨彩德等5名救援人员赶到后,在他们21名救援人员中,是第一批被安排参加救援的,他们参与救援工作的时间正是深夜,知道昨日凌晨4时许才被轮换下来。 昨日11时,支架子的第三批人员刚被换上不久,记者看到杨彩德倚在车椅上,微闭双眼,一副似睡非睡的样子,偶尔还和几名同事闲谈着,因为还没有轮到他们那组人上班,所以他们在车上休息。 “你们在隧道里参与救援时,心理害怕吗?”记者向他问道。杨彩德说,他在煤矿救援抢险救护队伍干过很上的时间了,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参加过好几次煤矿抢险救援工作。采用这种救援方案也很安全,心理根本没有什么恐惧的,甚至觉得比参加煤矿抢险还要安全。 杨彩德还说,他们虽然被安排在深夜参加救援工作,但出渣料的时候,他们有一段时间休息,所以连续参加六小时的战斗,也没有劳累感。他们实施抢险的隧道里,通风条件良好,温度不高,湿度也不大,工作条件算得理想。特派记者段国强 杨旭/文 本报记者 王炳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