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邮武术特长生自费办起“名人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3:13 现代快报

  

南邮武术特长生自费办起“名人堂”

  ■季小乔,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武术特长生■家境贫困的他创办“金陵名人堂”,邀请数十位名人来宁作人文讲座■经济学家茅于轼赠字:“学好经济学,为更多的人做事”

  5月16日中午,烈日当头。季小乔西装革履,行走在大街上,不时抬手擦擦额头上的汗。为了能见上某知名企业家,他提前2个多小时,从十几公里外的学校坐车进城。“联系了十多次,终于答应下午面谈。”季小乔一脸平静地说,“能不能接受邀请去作讲座,还不知道,但我必需显示诚意。”

  2003年10月,还是新生的季小乔在南京邮电大学内办起了“金陵名人堂”,从此,东奔西跑,煞费苦心,诚邀中外名人前来讲演。如今,“金陵名人堂”已成为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活动”之一,蜚声国内高校。

  自己掏钱初创“名人堂”

  2003年9月,21岁的季小乔从江苏盐城农村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开始高校生活。“学校位于离城20公里的仙林,当时还处于建设中,想买份报纸看都十分难,课余生活比较单调。”这时,季小乔动起脑筋,“我是个武术特长生,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同学们做点事呢?”

  教武术的海报一贴,应者甚众。课余,季小乔带大家习起武来,并成立了武术协会。一段时间后,季小乔觉得“武有余、文不足”,开始坐车到南京大学听讲座。“我高中是在北京边打工边完成的,由于靠近清华、北大,闲暇时常到这两所名校听讲座,很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讲座听多了,季小乔想法也多起来。一次在到城区的公交车上,突发灵感,“何不邀请一些名人到自己的学校开人文讲座呢?这样,同学们可以足不出校,就能分享专家学者睿智,聆听大师真知灼见。”

  想到就做,季小乔说自己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开学前一个月,他来到学校,发现校区报刊杂志非常缺乏,就一大早跑到城里买进报纸,然后到学校出售,每天能净赚一百多块。卖了半个月后,因故歇业。

  请名人来做讲座,先得有个名字。苦思冥想,“金陵名人堂”五个字在季小乔的心头蓦然升起。和武术协会的同学一说,大家一致称好,并把“名人堂”地点定在学校教室,开讲时间放在晚上,这样不影响正常教学。

  没有资金,季小乔就自掏腰包,“卖报赚的一点钱,准备用于生活费的,全部拿了出来。”

  请来了《江泽民传》作者

  “金陵名人堂”首场讲座开讲人是南京厚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肖明,“他是一个同学的亲戚,我们登门拜访后,他很快就答应下来。讲座总共花了不到200块钱,主要用在布置会场和海报宣传上。”季小乔满脸笑意,“首场讲座吸引了近千学生,掌声如潮。”

  一周后,南大中文系教授、博导李开也被邀请到“金陵名人堂”。前来听讲座的学生把大阶梯教室挤得水泄不通,后来的人只能站在走道上。

  之后,著名超导电子学家、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培亨教授,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等一批中外名人先后登堂讲演。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为了能邀请到他,季小乔光从仙林往城里就跑了七次,电话打得更是不计其数。宋院长被季小乔的诚意打动,抽出时间到“金陵名人堂”演讲。

  2005年6月5日下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子奈来南京参加会议,已和他电话联系3个多月的季小乔得知后,立即赶到会场。李子奈一做完报告,季小乔就上前紧紧“缠住”他,恳请他去“金陵名人堂”。李子奈被其感动,推掉一位政府要员安排的活动,当晚赶到南京邮电大学,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来“金陵名人堂”讲演的名人中,季小乔邀请时间最长的达一年多,“只要对方不坚决拒绝,我就不停地追下去。”“关键是一个“诚”字。”回首2年来请名人的经历,季小乔总结道,“我是一名普通学生,一没有钱,二没有社会关系,有的只是一颗诚实的心。”

  感受

  茅于轼让他最感动

  近3年来,季小乔邀请过的名人共有100多,但目前来“金陵名人堂”讲演的只有24位,其他人都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了。“有的名人真的是工作繁忙,难以脱身,但更多的是因为钱。”“要钱不是丑事,但有的名人做得有点过了。”

  去年下半年,经过季小乔上百次的联系,身在北京的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答应来讲演。“当时,我非常高兴,迅速在校内贴出海报。不料,讲演前一天,这位名人打来电话,开口要价一场5万元。”季小乔说,“太突然了,而且价码太高,让人难以接受。”

  “金陵名人堂”是公益性的,季小乔也是一个清贫学生,“超过千元,我就拿不出。后来学校重视名人堂,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但也是象征性的,最多时也就几千元。”季小乔说,在邀请名人时,一般都会如实说明情况,“一些名人很能理解,来讲演的24位中,有的不仅不收一分钱讲课费,有时还倒贴钱。”

  最令季小乔感动的名人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76岁的高龄,独自一人从北京坐火车过来。”季小乔动情地说,“到南京时是凌晨4点多,下火车后,他稍作休息,就来到学校,站到名人堂的讲台上。讲演结束后,不要一分钱,还谢绝我们的安排,连夜乘火车回北京。”

  困惑有些人说他出风头

  多次成功邀请名人之后,“金陵名人堂”的名气越来越响,校团委便将其纳入麾下。校团委书记张志华说,这是一项有利于丰富仙林大学城文化生活的活动,学校应该予以支持。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季小乔所想,随着他邀请来的名人越来越多,他开始感到周边环境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矛盾与困惑随之而来。

  去年夏天,季小乔利用放假跑到北京,费尽周折,才见到中科院一位著名院士,并说服他来“金陵名人堂”演讲。“回南京不久的一个星期一上午,这位院士致电表示星期三过来演讲,我当时十分兴奋,立即张贴海报。可海报贴出一个多小时,有一位校领导突然找到我,要求取消这次讲座,否则一分钱经费也不给。”季小乔说,“当时就懵了……”

  类似的情况出现过好几次,在邀请什么样的名人上,季小乔与个别领导发生分歧,“原因很多,有经费的问题,也有别的……”季小乔欲言又止,“最后都是我让步,不能不听领导的啊。”

  凭借“金陵名人堂”体现出来的能力,季小乔在大三的时候当上了校学生会副主席。

  张志华的桌子上经常会收到有关于季小乔的“检举信”,“很多同学都认为‘金陵名人堂’被看成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出风头的只是他一个人”。

  张志华说,每次收到检举信,他一般都要召开学生会成员开会做思想工作。“有谁能像季小乔那样为了请一个名人,去跑几十趟。有谁能像他那样,寒冬大半夜里去挂横幅的!”

  担忧名人堂明天何处去

  季小乔家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供他上学,家里几乎倾其所有。

  季小乔在学校的生活十分简朴,但在“金陵名人堂”上却大方异常。“每个月都要贴进去几百元,”季小乔感慨,“有时身上真的连半个铜板也没有。”

  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赠送季小乔一幅字:“学好经济学,为更多的人做事”,他一直挂在床头,作为自己的人生铭言,“能为同学和学校做点有益的事,没有什么不值得的”。

  如今,季小乔已读大三,还有一年就毕业。“我现在考虑得较多的倒不是学业和以后的工作,而是“金陵名人堂”的未来。”季小乔一脸沉重,“有人曾当面对我说,没必要费精力到外面请名人,每个月在南京本地请几个老师来讲讲就行了。”

  季小乔不无担忧道,“‘金陵名人堂’因名人而受同学们欢迎,因为这些名师甚至是大师的真知灼见吸引了大家,也是因为名人而闻名国内高校,如果某一天名人堂再见不到名人,还能够像现在这样有魅力有影响吗?”

  快报记者刘向红解璐摄影施向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