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反哺:不是一般,而是更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本报记者 徐琼

  “在法国,像文翁实验学校这样的是贵族学校”,在校门口采访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后,这位如此感慨的法国国家电视台记者证实——在这个古色古香的花园学校读书的,几
乎都是当地“农转非”不久的平民子弟。他们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市民。

  城乡户籍统一,这种“名义上的公平”不难实现,而相应的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的无差别国民待遇,这种对当地居民而言欠缺已久因此弥足珍贵的“实质上的公平”,也在一一返还。

  文翁实验学校就是一场顺应农民身份转变而来的教育一体化实验。2005年7月以前,文家中学和文家中心小学校还是两所陈陋的农村学校。2005年9月,两校改建合并成9年一贯制的文翁实验学校后曾名噪一时——因在国家规定课程外每周增设两节国学课,被媒体称为西南首家公立国学讲堂。

  新学校和旧学校有什么不一样? “以前没有塑胶操场,起风就起‘沙尘暴’,下雨就是泥浆浆……没有食堂,家远的同学要到外面吃午饭……电脑不够用,两人用一台……”初三学生沈倩想了想,最后郑重地对记者说:“最重要的是,没有国学堂。”

  何止旧学校没有,全成都乃至西南三省,拥有官办国学堂的也仅此一家。但文翁学校的价值绝不止于国学堂——就像那位法国记者的感叹,让涉农地区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代表了文翁平民教育精神的延续。乡村学校不应是“人民教育人民办”,而是“人民教育政府办”。青羊区将整合城区教育资源筹来的一亿多元资金,全部投入11所涉农学校,以中心城区的土地收益增进涉农地区福利,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经营城市、反哺农村”。

  对话教育部门

  教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农村教育城市化

  对话人:娄进(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局长)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成都商报: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国家从2003年起要求将乡村学校归为县管,但青羊区在直管涉农地区学校的同时,在城乡教育一体化上走得更快,你理解的教育一体化是什么?

  娄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农村教育城市化,因为城乡教育的差距比经济上的差距更严重。起初,我们采用了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经验,就是一个城区学校的校长兼任一个涉农学校校长,但实践中发现,一人不能兼顾,一所学校力量不够,资金和配套措施跟不上,最终是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我们赶紧转向整合城区教育资源,筹集了1.8亿元资金。从去年开始,我们投入1.25亿元,全部用于建设涉农学校。

  外来农民工子弟是未来城市的主人

  成都商报:改造涉农学校的第一步,为什么是建设成都第一所“星级”民工子弟校?

  娄进:当时,成都开始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但城区有些人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好像要冲击城区资源了,有些农民工子弟校只建些棚棚教室,而且还要搬得走那种。我在市教育局会议上说,我们在座的20个教育局长,我们倒查三代回去,哪个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说实话我们都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农民工其实都是外地的优秀分子,他们的娃娃是这个城市未来的主人,应该视为我们的子弟。因此我们改造的第一所学校红碾小学,就是星级农民工子弟学校。全区一共接纳了8000名外来农民工子女。

  画外音:青羊区总结了一个“三个满覆盖”模式。第一步是“标准化建设满覆盖”,按照一张图纸一个标准打造城乡学校,对11所涉农学校搞标准化建设,配备微机室、图书室、自然实验室和音乐美术室,新修塑胶操场和教学楼。

  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优质而非平庸的教育

  成都商报:听说你的目标是,要让农村孩子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城市教育?

  娄进:是的,硬件上享受了城市文明成果,软件上还要享受城市优质资源,因此在管理和师资力量上的配备也不能落后。比如我们把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指标向涉农学校倾斜。如我们的某个城区名校,有10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但这跟收入不挂钩,如果他到涉农学校去,就可以跟收入挂钩,因为那边有指标;比如某个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可能有10个,但我们只给3个评优名额,而某个涉农学校有5个名额,根本用不完,这就可以吸引更多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过去。

  画外音:青羊区“三个满覆盖”第二步是“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所有涉农学校校长都由城区学校选派,同时常年保持100名城区教师在11所学校支教,区上还以制度规定新进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涉农学校服务3年。去年底,11所涉农学校本科学历教师比例上升到75%,而以前是23%。

  第三步是“帮困助学满覆盖”,从2005年秋季入学开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4.5万名学生开始使用“循环教材”,由此所有学生免缴书本费。2006年春季起,11所涉农学校的11000名涉农子女免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费用,包括杂费、书费、课本费、信息技术费4项。

  整合1.8亿元的“君子取财之道”

  成都商报:青羊区教育高投入靠的是整合资源出来的1.8亿元,钱从哪里来?

  娄进:还是市场化配置资源。举个例子,文殊院片区有6个学校,最小的学校不足1亩,最大的不超过5亩,一共有21.3亩地。我们就将6个学校集中搬迁到一处,搬到同一片区、占地20亩的一所关闭已久的职业学校,再将这21亩地转让给负责文殊院片区改造的公司,它要打造都市禅林,也需要我们给它腾地方。卖了400万元一亩。光这一处就筹资8000多万元。

  这些钱必须全部用于教育事业,而且从去年起,我们决定将新增经费全部投入涉农学校。如果说这是“经营教育”,我们这叫经营城市资源、增进涉农地区福利。

  从11元到740元涉农小学教育经费猛增

  成都商报:在区教育局接管前,文家中心校是什么样?

  娄进:在2003年底由我们接管前,有照片为证,老师们打着雨伞办公备课,条件很差。

  成都商报:接管前文家中心校的财政拨款是怎样的?

  娄进:接管前,小学一年生均办公经费不到11元。几年前,我刚到教育局,城区生均办公经费也才70多元。

  成都商报:城乡一体化后,现在的财政投入有什么变化?

  娄进:现在小学的生均办公经费预算内和预算外总计达到740元。初中高中更是翻倍。全区所有学校无论城乡都一样。

  成都商报:文翁学校投入2100万元,比其他学校都多,为什么?

  娄进:首先要澄清,改造涉农学校不是建豪华学校。但投入文翁学校是为当地修建文翁故地文化街着想,是为配合它的规划(汉风建筑一条街)。任何一所学校都是社区学校,必须反哺社区。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 一片区域教育带动一片社会。

  要让涉农学校教师待遇比城区更高

  成都商报:据说你有意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甚至比城区教师更高?

  娄进:是的。我们在对涉农学校教师福利倾斜之外,还有经费倾斜(去年起新增教育经费全部用于涉农学校)、骨干倾斜、职称评定倾斜、评优名额倾斜。

  成都商报:对涉农学校的倾斜会不会引起城区学校的不满?

  娄进:有一些。但为什么要对涉农学校下猛药,因为涉农学校跟城区学校起点不一样,欠账太多。而且我们并没有减少对城区学校的投入,我们没有削峰填谷,而是填谷追峰。今年下半年,青羊区要把均衡城乡教育的注意力转到城区的薄弱学校来,要基本消除占地5亩以下学校。

  对话学校负责人

  城乡学校的差距不只是8公里

  对话人:张幼龄(文翁实验学校校长、原泡桐树小学副校长) 刘承志(文翁实验学校副校长、原文家中学副校长)

  城乡学校的差距不只是8公里

  成都商报:文翁实验学校2300名学生来自哪些地区?

  张幼龄:95%的学生都是涉农子女,主要是文家场周围刚刚把户口转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子弟。其中75%是本地户籍的涉农子女,以蛟龙工业港的工人子女最多。20%是外来农民工子女,5%是镇上的居民子女。还有个现象,以前在附近学校读书的学生,现在正在逐步回流。今天上午我刚接待了两个。

  成都商报:今年春季开学青羊区全区涉农学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是不是意味着开学时可以只带书包来上学?

  张幼龄:因为学杂费一直是由银行代收,上学期期末就按一费制收取了杂费等,但今年开春宣布全免费后,我们一开学就退还了一费制费用。目前,小学生只需要缴15元的社会综合实践费,初中生只需要缴32元综合实践费。

  成都商报:免除学生4项费用后,财政投入能否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作为校长,是否就不用为钱发愁?

  张幼龄:能够保证办公的正常运转。但政府投入主要针对学生,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如奖励优秀,还是不够的。

  成都商报:文翁实验学校为什么尝试9年一贯制?

  张幼龄:小学和中学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不一样,小学更倾向于素质教育,中学更倾向于应试教育。一体化管理可以达到很好的互补沟通,比如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注重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都商报:你所了解的郊区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有多大?

  张幼龄:虽然离城只有8公里的距离,但由于以前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以前在泡桐树小学的我对农村学校还真是了解不多。

  成都商报:把你从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调过来,是心甘情愿的吗?

  张幼龄:去年9月,我第一次来这里。一看有这样的硬件,平台搭起了,让我有一种想做点事的冲动。当天下午就定下来了。

  成都商报:现在校领导的构成是怎样的?

  张幼龄:现在有10名来自泡桐树小学和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的教师支教。我们学校5个校级干部,有4个是从城区学校调来,包括中国教育学会青羊实验学校、光华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只有文家中学的前副校长刘承志现在还是学校的副校长。

  见证乡村中学的20年之变

  成都商报:刘校长在文家中学多少年了?

  刘承志:我1980年从金牛师范毕业后,就来文家中学任教。我分管教学。上世纪90年代,文家中学改由区教育局直管,文家中心小学校一直由乡政府管。小学校跟城区学校的差距因此更大一些。

  成都商报:改成文翁学校后带来的改变有哪些?

  刘承志:除了硬件比如实验设备的完善外,最让人高兴的是,在教师引进方面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本校教师的外出培训交流也很多。还有一些风气的转变,比如上课期间规定学生家长不能进校,好多家长开始不理解,现在也认可了。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以前教师们有得过且过的现象,可能跟客观环境有关。现在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大家进取心也强了。

  成都商报:教育界一直有呼声,主张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应该比城区学校更高。

  刘承志:这也正是青羊区明确提出来了的。现在教师待遇已经比城区某些普通学校稍高。

  对话学生及家长

  不缴借读费也能读文翁学校

  对话人:沈倩、李雪婷(文翁实验学校 初三学生) 陈本英(在校门口等待开家 长会的初三学生家长)

  国学让我们想起传统美德

  成都商报:你们初二以前都是文家中学的学生,去年9月以后就发现学校变了样,有什么不一样?

  沈倩:以前的学校没有塑胶操场,没得这么巴适的食堂……以前操场是泥地,起风时就起“沙尘暴”,下雨时就是泥浆浆。

  李雪婷:以前教学楼很旧。设备变好变多了,以前是两个同学共用一台电脑,现在是一人一台。

  沈倩:最重要的是,以前的学校没有国学堂。

  成都商报:喜欢国学堂吗?现在开设国学课吗?

  沈倩:喜欢,好宏伟好漂亮。学习紧,我们没有专门开课了,但我们来国学堂听过好多次外面老师的讲座。

  成都商报:一说起“国学”,你们想起什么?

  沈倩:传统,传统美德。

  李雪婷:《三字经》,《弟子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成都商报:学了国学,觉得大家有什么变化?

  李雪婷:我觉得老师和我们一起在成长。老师开玩笑时爱说,我们都是斯文人。

  不缴借读费也能读文翁学校

  成都商报:请问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陈本英:外地人,重庆大足人。我丈夫在这儿蹬三轮车。这里教学条件好一些,前年下半年就把娃娃从老家转过来了。

  成都商报:有没有缴借读费?

  陈本英:没有。我们蹬三轮车也交税的,所以我们有政府要求的“三证”。符合政策。

  成都商报:文翁学校改造完了,你和你的孩子满意吗?

  陈本英:娃娃高兴得很。我也满意。

  记者手记

  城乡一体化 教育要跟上

  写作这组稿件时记者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该怎么称呼文翁实验学校和它的学生们?说是农村学校和农民孩子吧,但到2004年9月8日止,包括文家街办在内的青羊区所有4.7万农民全部换发了户口簿,变成了市民,青羊区已经“无农民”;说是城市学校和城里孩子吧,那又该怎么解释政府对他们的格外关注与扶持。在这个城市化车轮滚滚、近郊农村迅速融入城市版图的时代,城乡接合部的人们,注定站在了这一历史变革的风口浪尖,也让我们媒体遇到了转型期的“身份叙述”难题。

  因此我最终采用了娄进局长的“涉农学校”说法,以示与城区学校的区分,权当作转型期的过渡。

  “农民身份转变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农民身份转变,不是简单的户口转变和居住地点的改变,而是在于其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让农民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在成都市第一期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说。城乡户籍一体化改变了青羊区农民的身份,而教育国民待遇的跟进更在改变着他们的孩子们,尤其是当我看到在校门口满怀希望的家长们时,我知道,他们的后代已注定有跟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