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万中华鲟放入长江中下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6:55 北京晚报

  

3万中华鲟放入长江中下游

  中华鲟洄游通道早被阻断不能再洄游到三峡大坝上游产卵

  本报重庆讯昨天,三峡大坝全线封顶之时,3万尾人工繁殖的小中华鲟也跳进了葛洲坝以下江段繁衍生息。同时,3万尾珍贵的胭脂鱼苗也同时被放进了长江。宜昌中华鲟研究
所科研中心主任刘灯红向记者透露,今后,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的中华鲟极有可能在长江上游重庆段消失,但这种情况与三峡大坝并无直接联系。

  “曾被中华鲟作为老家的长江重庆段,今后那里的居民可能再也见不到野生中华鲟了,即便是人工饲养的中华鲟,也很难在三峡大坝以上江段生存。”刘灯红说,由于中华鲟属于洄游性鱼类,它们产下的是漂流性卵,喜欢在水流较急的水域生活,但高峡平湖的出现,将使雌性中华鲟产的卵在静态水域很难生存,从而降低其孵化效率,造成灭绝。

  刘灯红说:“中华鲟的洄游通道早在25年前,也就是葛洲坝建设时就已被阻断,进而导致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的繁衍也被阻断。而位于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大坝在当时并不存在,因此,不能说是三峡大坝将中华鲟的繁衍洄流线阻断了。”

  “从1985年起,中华鲟渐渐适应了葛洲坝下游附近的江段,形成了两个新的产卵场。尽管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所下降,但至少证明一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虽然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却没有毁灭这个物种。”刘灯红说。

  能不能在三峡大坝以上放养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不可能的。”刘灯红说,即使是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同样是选择在大海中长大。假设中华鲟鱼苗放养在三峡大坝上游的重庆段,由于大坝的阻隔,这些中华鲟无法回到大海,又不能在长江中长期生存,最后还是不能存活。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陆续在葛洲坝下游规划建立了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口规划建立了中华鲟幼鱼保护区。另外,中华鲟研究所多年来已累计向长江放流鲟鱼幼苗近500万尾,形成了稳定的生长繁殖体系。

  杨光毅罗强X09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