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事故煤矿领导称检察院已介入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1:56 新京报

  

北京事故煤矿领导称检察院已介入调查
昨日,一队换休的救援矿工走出矿井,在他们走过的上方安放着关于安全理念的标语。救援工作在紧张进行。本报记者陈杰摄

  

北京事故煤矿领导称检察院已介入调查
莲花庵村因靠着煤矿,村民的收入比较高。很多村民在矿里从事管理工作。但绝大多数矿工都是外地人。

  本报讯 昨晚,莲花庵第六煤矿一位分管领导透露,前日上午,检察院工作人员曾到矿上来调查,并到矿长办公室找矿长谈话,但具体调查和谈话内容尚不清楚。

  据多名矿工反映,事发巷道南一巷下斜去年发生过塌冒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此后矿上将距离矿井口最近的支巷砌墙堵上,并钉上了“禁止入内,永久封闭”的牌子。但后来该矿又在今年4月份打开该巷道,并于4月底正式决定派人进入南一巷下斜施工,结果发生了该事故。

  事故发生后,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就表示,该矿前期救援工作失当,事故严重迟报,此次事故的调查组已经由市安监局牵头成立。调查组将核查工人们提到的该巷道此前因塌冒封闭的说法,彻查事故原因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对于检察院找矿长谈话之事,记者两次到矿长办公室进行核实,但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和警察均未予作答,当问及任正富矿长所在位置时,他们回答,“可能下井了”。对此,房山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称,此事由检察院负责,宣传部门无法做出回应。

  ■事故分析

  矿内缺氧导致救援艰难

  4救援队员介绍救援进展,分析事故原因

  本报讯 昨日下午4时许,七名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救援队员,从发生事故坑道返回地面后随即躺在地上的一堆干柴上。临近黄昏的山上很凉,但这七名工人的头上却大汗淋漓,汗珠不断落下。

  “矿内缺氧,稍运动就喘不上气”

  “矿内缺氧,两锹下去就喘不上气,接着就全身出汗。”一名救援队员说,他们是附近国有煤矿的工人,事发后,奉命赶来支援。

  现在为尽快找到被困井下的四名工人,救援队24小时,每两小时一班进行不间断挖掘。但由于发生冒顶的坑道内已完全被碎石和支撑物堵死,挖掘工作开展得很慢,每小时只能前进10厘米左右,该队员称,由于矿内氧含量低,大家进行挖掘时会受到缺氧困扰,稍运动几下,就出汗、头晕、乏力。再者,目前在两米左右宽的坑道内还有渗水现象,碎石、山土和水在强大的压力下结合在一起就像混凝土,很难挖动。

  “第一名死者疑为逃生时遇难”

  另一名工人说,他们发现第一个遇难矿工是被一根16厘米粗的原木拦腰砸住的。工人当时是双手向前,身体并没有完全掩埋在碎石中,加之其身边并无修补器材,依据他的经验判断,该工人应是在逃生时被压。与之相反,昨日下午发现的另两名矿工,尸体分别被压在坑道两侧,在掘进过程中可见,有新的木支柱出现。由此推断,这两名工人有可能当时正在坑道两侧,进行更换木支柱工作。

  “疑是违章操作引发事故”

  “可能是违章操作引发事故。”一名工人称,在挖掘时他注意到,整个坑道内的支柱有腐烂现象,但无修补痕迹。事发坑道内可见整根未使用的新支柱,同时依照事发后官方的解释。被困井下的5名工人,是去检修有问题的坑道,其间还是乘坐绞车下矿。由此他推断,这5名工人当时应该是开着绞车运输支柱,并准备进矿内更换木支柱。近十米的坑道突然整体坍塌,当时又没有强大的外力,如果不是违规操作,很难对此事给予合理解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更换支柱时,应该先对原有支柱进行加固后逐根更换,这样做有两点好处,第一,可以避免坑道内洞体,在人为更换支柱时产生局部塌陷后引发更大规模的塌陷。第二、如支柱有足够的强度,即使更换支柱时发生局部坍塌,近而引发大规模坍塌,也可大大延缓整体塌陷的时间,为井内工人赢得求生时间。

  “井下发生的可能是瞬间坍塌”

  “冒顶应该发生得很突然,可能是是瞬间坍塌”,另一名救援人员说,根据他多年的井下经验,和数次抢修发生冒顶险情煤矿的经历,这样的事故应该可以避免,通常情况下,如果煤矿内的支撑结构足够强,一般在即将发生大规模冒顶时,整体的支撑框架都会发出吱吱响声,这是一个预警信号。

  他表示,架子发出响声后,不会立即坍塌,会有一段缓冲时间,稍有经验的工人都知道,这段时间完全可以逃生,他认为,被困井下的5人也不会例外。除非发生的是瞬间坍塌。

  “人命关天啊,如果当时能慎重点……”他说,矿下人员生还的可能不大,因为即使在掘进处,救援人员都会缺氧,更何况被困井下的工人。

  ■记者调查

  矿工多为外地人

  莲花庵村因靠煤矿,村民收入比较高

  本报讯 莲花庵村村民的房子位于半山腰,距离第六煤矿不足一公里,这里房子都是砖房,很多是两层小楼。村里路边的一位大妈说,打她记事起,村里人一直在挖矿。村里有好几个矿,最好的是第三煤矿,其次是第六煤矿,其余的都不怎么出煤,赚钱也不如第三和第六煤矿多。

  据了解,早些年,所有的矿都归村里管理,只有那些在矿上工作的村民才可以挣到工资,矿里赚钱都由村里支配。大约三四年前,村里把矿都承包给个人。不过煤矿被承包后,只有少数村民赚了大钱,其他村民只有靠花钱入股才能有回报,条件差的村民则赚不到钱。很多村民对此不满,经过多次争执,村里又将煤矿收回管理。

  另外一位在路边聊天的大妈说,现在,村里按照人头向村民发钱,去年每人领到1万多元。她说,现在全村有一千多人。由于全是山区,村里没有什么土地,偶尔有些人种地,也是自己种菜自己吃。靠着煤矿,村民的收入是比较高,大部分家里都有轿车,村里也通了电话,“生活水平不差。”她说,村里的人除了在外面有体面工作的,多数都在村里的矿上工作,大部分从事管理工作。绝大多数的矿工都是外地人,他们还有很多都来自一个县、一个村甚至都是亲戚,“他们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养家。”她说,这么多年来,虽然偶尔也出点小事故,但像这样一下5个人被困的情况是头一回。

  ■相关新闻

  矿工说不清自救器使用方法

  本报讯 记者向住在矿工宿舍的工人们询问工作时佩戴自助过滤救护器的情况,工人们都非常肯定地回答“戴”。但记者请求其描述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时,大多数工人都说不清如何使用。

  来自保定、已在该矿工作两年多的陈师傅在支吾一番后,对记者说自己会使用但不会描述,但记者向他询问自救器盒内设施是什么时,他又陷入沉默。

  记者采访了16名矿工,只有一人说清了自救器的盒内设施与用法。与遇险者同在该矿工作的任增表示,矿上只是在他们刚来时做了简单培训,然后在每周一次的安全会上强调一下安全问题,至于自救器,他们这些新来的工人碰都没碰过,更别说打开察看跟学习使用了。

  统筹:本报记者张剑锋

  采写:本报记者李华良 刘英才 崔木杨 姜斯轶

  摄影:本报记者陈杰 张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