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囤积土地是制造楼市迷局的又一推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4:03 山西日报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土地的数量以及获取土地的价格,在业界一直被视为“绝密”,购房者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虽然建设部对“地荒论”作出过驳斥,但记者发现,在不少地区,土地价格、待开发土地面积等信息之不透明、不对称,已成为推动住房价格飙升的重要因素。

  

囤积土地是制造楼市迷局的又一推手(图)

  地价养在“深闺”里宣称高来又高去

  普通购房者要了解一个楼盘的地价是多少,可能是一件天大的难事。记者为了得到佛山碧桂花城楼盘的地价,辗转奔波于几个部门之间,知情过程颇为艰难。

  由于碧桂花城方面拒绝透露,记者只好采访顺德区土地房产交易中心。这个交易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要查这个数据必须去国土资源局。记者随即又联系采访顺德区国土部门。而局长简本生表示,网络数据库容量有限,隔一段时间就要删除以往的记录,因此在网上是查不到这个数据的。

  一圈兜下来,记者花了整整两天工夫,也未能摸到这里的土地价格究竟是多少。

  有关专家说,我国各大城市公布的地价数据只有基准地价,购房者要知道具体楼盘地价往往是难于上青天。除了养在“深闺”里的地价之外,各种房地产信息混乱模糊,连规划更改调整这类重大事件,购房者没有特殊渠道也无从知晓。

  利益关系不触动楼市迷局难破解

  囤积土地是开发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待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本该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是,国家整顿土地批租背景下愈演愈烈的囤地风潮,显示出有关方面对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这种宽松态度,为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营造了“环境”。专家分析说,目前内地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已经达到二至三年的开发规模。

  复旦大学教授尹伯成呼吁,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地价定期公开机制,分区域选取住宅楼盘公布其合理利润,这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一个有力手段。

  

囤积土地是制造楼市迷局的又一推手(图)

  长沙将增加对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土地供应。

  新华社发

  ●郑州市房管局将两家炒卖经济适用房的房产经纪公司清出市场。

  ●南京市房产局日前出台“新十条”严控开发企业销售行为后,市内64家开发商联名发出控制房价涨幅的十点倡议,接受社会监督。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而相配套的车库却日益显得不足,近期哈尔滨的一些投资者开始将目光从炒房转移到“炒库”上。

  警惕金融违规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记者最近在广西北海市采访中了解到,数百名以“零首付”购买了北海市一家产权式酒店物业的购房者,不幸掉入了由开发商与银行共同掘就的购房“陷阱”。

  这里的所谓“零首付”,是把业主购房时应交纳的占购房款30%的首付款,加到银行贷款总额中。使本来每套30万元的住房虚抬到40万元。“零首付”属于违规行为,这种住房销售中的“违规”,起到了抬高房价的作用。但它并非开发商单方面瞒天过海骗贷,而是开发商与金融机构相互勾结的结果。

  种种迹象表明,在各地一片房价上涨之中,某些本应起到“把关”“闸门”调控作用的金融机构,因为利益所驱抛却职守,搞了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规行为,明里暗里与开发商绑在一起,对房价上涨推波助澜,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宏观调控的作用。

  因此,要搞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要认真查处“零首付”“假按揭”式的金融违规,严查违规放贷行为。金融界只有补好自己的管理漏洞,端正自身行为,才能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否则,己不正,何以正人?

  据新华社电(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