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获奖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深度挖掘激活“证书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任荃

  打开电脑中的PPT文稿,65岁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殷庆瑞熟练地介绍起自己18年来一直从事的一项“二合一”发明。他记不清这样的介绍重复过多少次——有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同行交流,有申请课题时的专家答辩,还有对于学生们的一次次讲解,但这一次与往常不同:听众是沪上八家企业的老总,他们感兴趣的并非是技术上的细节,而是如何
把这项发明变成一个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对于搞了一辈子科研的殷庆瑞,这样的对话有些陌生,却是他所期待的。从1988年至今,殷庆瑞和同事克服种种困难,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电声显微镜,从第Ⅰ代升级到第Ⅲ代,并于今年初荣膺“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期间,由于频繁的学术交流,殷庆瑞的发明也曾“小打小闹”地卖了十几台。虽说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一直处于来一张订单就在实验室里做一台的被动状态,没有规模化生产,也从未主动开拓过市场。直到一个月前,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一次登门拜访,让殷庆瑞第一次有了闯一闯的决心。

  原来,转化中心在多次调研中发现,以往,不少获奖科技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贻误了产业化的最佳时机,最终陷入“成果-证书-鸡肋”的尴尬境地。由于缺少必要的扶持和帮助,这些领先技术有的以证书的形式止步于实验室,有的则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后半路夭折。于是,中心从本年度国家五大科技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这两张红榜入手,首批筛选出10项极具市场前景的获奖成果进行深度挖掘,上门一对一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殷庆瑞看来,这样的深度挖掘来得很及时。当扫描电声显微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消息见诸报端后,来自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多位民营企业家先后登门造访表示投资意向,但殷庆瑞考虑到对方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发明相去甚远均婉言谢绝。此时,殷庆瑞深深感到,要把扫描电声显微镜真正推向市场,光靠自己和所里单方面的努力,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第一次登门,转化中心的提问、讲解让殷庆瑞印象深刻。第二次见面,殷庆瑞递上扫描电声显微镜的详细材料,将产业化的“终身大事”托付给中心,才几天工夫就接到沪上近十家企业递来的“橄榄枝”。于是,在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一场推介会促成了殷庆瑞与老总们的面对面交流。推介会上,殷庆瑞与某电子仪器公司谈得颇为投缘。双方打算就扫描电声显微镜的产业化事宜继续商讨,期待着尽早合作。

  就在扫描电声显微镜即将跨进产业化大门的同时,其余9项“证书成果”也朝着产业化大门一步步靠近。作为200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之一,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的“多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系统”在转化中心的全程跟踪下,直接进入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并于几天前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根据《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公司将享受到财政补贴、贷款担保(或贴息贷款)、土地出让金返还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公司CEO助理佘先生高兴地说:“我们的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正需要大笔资金扩大影响。转化中心送政策上门,好比一场及时雨,就连系统升级的后续研发资金也有着落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