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运河串起座座名城名城讲讲运河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1:34 都市快报

  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的京杭大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昨天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大运河沿岸近20个城市的主要领导分别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属地内运河情况。

  从北到南,运河串起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变迁故事,更是一部不朽的文化史诗。

  运河号子千古绝唱———北京通州段

  作为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通州因“漕运通济”而得名,也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盛与发达。

  除经济发展外,通州段的运河文化值得一说,天子脚下的运河虽然只有36公里,却有着无比厚重的历史积淀。

  除沿岸可见的燃灯佛舍利塔,中仓仓墙、石坝码头等近百处与大运河有关的建筑和遗址,2000多件可移动文物外,通州段的非物质遗产也十分丰富,不仅有“面人”、“风车”、“毛猴”等民间手工艺,还有运河龙灯、运河号子等各种民间艺术。其中的“运河号子”随着大运河漕运功能的衰退,已渐成“千古绝唱”,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铜帮银底运河粮———天津段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以海河为界,北为北运河、南为南运河,全长174公里。北运河历史上作为漕运河道,是连接京津的黄金水道,被誉为“铜帮银底运河粮”,也是北京、河北两地洪水下泄的重要通道;南运河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南方的粮食、丝绸等物资都由南运河运到天津;北方土特产也在此集散,又沿运河南下。

  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九宣闸,是水利史上较早建筑的水闸,在中国近代水利史上颇具代表性,不仅是重要水利工程建筑,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镇江段

  镇江段正好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自北向南纵贯镇江境内42.6公里的大运河,不仅是镇江的经济命脉,也是人文活动、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

  康熙、乾隆二帝在100年的时间里12次沿着运河下江南,每次都驻足镇江;历代名人泛舟运河,也留下了无数诗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就是运河镇江段。

  运河铸成古城格局———嘉兴段

  嘉兴段长80多公里,据历史记载,曾开凿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嘉兴是运河之子,运河铸成了嘉兴古城的总体格局,大运河环城而过,成为护城河。

  历史上嘉兴的商贸区也位于运河边,明前期,主要商业区都在春波门外,曾有史籍记载,“绅商所居,门楣连亘”,说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记者王佳佳魏奋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