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期待“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1:34 杭州日报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昨日在西子湖畔开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40余位专家和运河沿线城市的200余位代表首次会聚一堂,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破题”。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在2000多年历史中,因为南北贸易的兴起,大运河沿岸兴起了22座繁华的城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龙柱、铺
地的金砖都是通过运河运来的。大运河不仅仅是运货的水利工程,也是罕见的文化精品,是中国南北思想沟通交往的重要桥梁。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形态,在运河的开凿、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等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提案》。一个把运河沿岸城市组织起来,共同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做努力的设想再次被提出。5月12日至20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领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一路沿河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18个城市、30余个县区进行考察,创下了规模最大、行程最长,也是最全面实地“把脉”大运河未来的考察纪录。

  一路行来,在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专家学者和沿线城市代表进行了研讨。研讨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致开幕词。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也分别致辞。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主持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张和平、王家瑜、丛斌、李殿魁、陆军等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领导都介绍了他们保护运河的做法和经验。程世峨等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成员,单霁翔、陈晓丽、徐光、彭近新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李金明、李青、虞荣仁等省市领导以及部分在杭运河专家都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陈奎元引用了唐代宰相李吉甫对大运河的评价,点明了保护京杭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对于目前各地在运河保护中所做的各项工作,他给予了充分肯定。如何在今后更好地推动大运河保护,陈奎元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三点看法: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二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运河的保护工作,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

  吕祖善介绍了浙江省在保护运河中所做的工作。他说,大运河的保护与整治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杭州地处大运河最南端,也是大运河和钱塘江的交汇地。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保护与开发大运河的力度,大运河治理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综合功能不断完善,不仅成为浙江内陆运输的重要动脉,而且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绵延数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传承运河历史文脉,弘扬运河文化内涵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呼声日益高涨,全国政协考察团广泛深入地调研,为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整体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此次召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研讨会,更为增进共识、交流经验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相信在各位领导、专家和沿线各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京杭大运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

  伴随着多媒体画面的不断切换,王国平点明了运河保护对于杭州的重大意义以及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基本思路:运河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是一曲文化的乐章,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是杭州人民的一棵“摇钱树”。杭州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就是要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理念,着力在精心编制规划,创新运作体制,多元筹措资金,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落实长效管理,深化运河研究上下功夫。

  (记者翁若川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