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5:44 浙江日报

  嘉宾:

  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党工委副书记 施金国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储嘉康

  主持人:本报记者 周松华

  主持人:开放,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开放搞活,“走出去、引进来”,始终引领着浙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我省各地在这些方面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请问,开放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施金国:开放,就是要有全球意识和世界胸襟,就是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10多年来,宁波保税区从一片芦苇丛生的滩涂地,建设成一座以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分拨为主体功能,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外资集聚强劲、投资环境优越的现代化开放型经济新区。“十五”期间,区域GDP一直保持了年均23%的高速增长,成为宁波乃至全省重要的开放窗口,依靠的正是开放精神。应该说,宁波保税区既是对外开放的产物,也是开放精神的实践者。

  储嘉康:浙江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开放”的性格与“走出去”的勇气。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宁波帮”,还是精明能干的温州商人,浙江人不管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如今,开放理念也融入了浙江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我省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和东部发达省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大批浙商走出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寻求发展空间;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我们正在一步步深化开放理念,提升开放的层次与水平……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浙江人的开放精神。

  主持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激发浙江人的开放意识。那么,我们在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时,怎样做才能不断适应全球化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施金国:宁波保税区已走过了14年“开放路”,但是开放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给“开放”注入了新的内涵,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开放”的形态,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与水平。目前,宁波保税区已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合一”运作模式的区域,初步形成了功能互动、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宁波——舟山港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积极向保税港区转型;大力培育集成电路、计算机、信息家电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储嘉康:应该看到,浙江的资源要素制约将长期存在,想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握先机,就必须大力弘扬开放精神,“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善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有参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的勇气和胆略,也要不断创新机制,实现合作、互利、共赢。如我们要做大外贸,努力增强出口竞争能力,但也必须优化外贸结构,减少国际贸易摩擦;要大力引进外资,但要有所选择,增强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境外资源的合作开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