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气源价大幅下挫——用户期待零售气价下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8:29 扬子晚报

  由于液化气夏季需求量下降,进口气源激增,5月22日,南京炼油厂本月第二次下调气源价,从4800元/吨降至4650/吨,和月初5000元/吨相比,一吨气降了350元。已在5月中旬将大瓶液化气从88元降到85元的空院液化气公司宣布,零售价再降3元,82元一瓶,但记者昨天咨询几家大气商,零售价依然不降。

  与此呈鲜明对比的是,4月底,气源价刚从4750元涨到5000元,大气头立马上调4元
,早上气源价一动,晚上零售价就上涨。进入5月份以来,气源价一直在4750元、4800元间振荡,和涨价时气源价折合有每瓶气3-4元的价差,但大气头零售价始终未动。

  涨价急吼吼,降价声声慢,大气头又重复“老套”的一幕,闷着头赚取高额利润,市民烧着不该由他们承受的高价气。按现在的零售价,一瓶气(14.5公斤)88元,一吨气卖6100多元,抵消气源价4650元,一吨气毛利近1500元,加上4元一瓶的换气“起步价”和楼层费(超过一半用户选择送气上门),气商一吨气毛利超过1650元。南京一小气商坦言,眼下每瓶气至少有20元的毛利。眼下,上海大瓶气83元,苏州仅80元,和周边城市相比,此次南京气价也高出5-8元。由于南京是两大炼厂所在地,运费算下来,一瓶气要便宜1.5元才对。

  液化气是民生行业,要求微利经营,市政部门“钦定”的利润率不超过5%。但按现在的毛利,即便抵扣虚高的液化气经营成本680元/吨,净利润也在800-1000元,利润率在15%以上。其实,市民和媒体对气商还是比较宽容的,像4月底5000元/吨气源价、88元零售价,气商仍有千元左右的毛利,市场都接受了。多数情况下,气商都有10%左右的利润率,可大气头并不满足。

  气商赚取丰厚利润的“保护伞”,是与市场背离的中准价制度。液化气中准价以某个节点气源价核算,再上下浮动15%,一年才变动两三次,而气源价常常是一月数变,15%的浮动也加大了气商谋利的空间。液化气眼下5.5元/公斤的中准价,还是去年底5750元/吨气源价核算的,半年以来,气源价降了1100元/吨,中准价未有任何调整,算上15%的自主定价空间,气商一瓶气最高可定价91元多。

  南京曾三次调整中准价干预液化气市场,但事实证明,调整之后又反复,气源价、零售价差价约拉大到1500元、1600元吨,督促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再次干预。中准价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调整时往往被动、滞后,导致气源价、零售价间总有很大差价无法“消肿”。有媒体报道,南京年初就酝酿“气价联动”,“气源”和“气价”联动,气源价上涨或下降,零售价随之涨跌。但记者昨日从物价部门获悉,这一市场千呼万唤的方案还未敲定,而前不久燃气协会居然出台了阻挠小气商降价的《自律公约》(后迫于舆论压力改正)。

  企业有逐利的本能,一味指责气商不主动降价让利,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气商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合法”大把赚钱。南京液化气市场70%被几家大企业垄断,短期内这种局面难以改变,市场失灵,政府调控的一手要硬起来,这也是弥补市场本身局限性应有的抓手。从技术上看,气价联动根据气源变动,定期(每月)算出基础价,再加上企业平均加工成本,给予一定的浮动空间,不但可行,而且合理,这是气价跟着市场跑嘛!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创造有利条件,限制垄断巨头操纵市场,等市场壁垒打开了,再放开价格管制也不迟。政府调控,不仅是检验液化气这个唯一可充分竞争公用行业的市场化效果,还关系到南京70万液化气户、几百万市民的一日三餐。

  本报记者顾巍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