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沈重“父子兵”见证老区新篇工业立市,沈阳重新挺起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8:49 沈阳晚报

  李刚爷俩都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作,沈重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父子俩既是亲历者,也是创造者。今年44岁的李刚,是沈重集团的技术工人,从25岁进厂,至今已在沈重工作了19年。他没能像同为一线工人的父亲,经历沈重建国初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时代大潮中,与沈重再次迎来了辉煌。2000年:国企迎难改革像许多大型国企一样,上世纪90年代末期,沈重同样经历了企业运转步履维艰,职工人心不稳,人才外流的困窘。

  “当时,企业一年的订单也就三四亿元,工资低,不少高级技工都被南方企业挖走了。”回首那段经常没活干的日子,李刚情绪黯然。李刚家住工人村小区,邻居大多是铁西大型国企的职工。2000年,沈阳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任务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中裁减冗员,使不少企业的职工经历了下岗再就业的生活阵痛。当时,李刚对自己的前途非常忧虑。2000年,沈重集团生产的首批双进双出磨煤机机组,连创两项同类产品安装调试时间最短、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李刚说,没想到,正是当初令不少沈重职工灰心的双进双出磨煤机,为沈重的重新崛起打开了缺口。到目前为止,沈重共销售双进双出磨煤机398台,销售收入累计超过27亿元,为沈重走出低谷起到了关键作用。

  [背景链接]2000年,沈阳工业经济趋向良性发展态势,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22亿元,工业增加值441亿元。1997年底的111户亏损企业,有67%摆脱了困境。2001年,沈阳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2003年:“工业立市”显效2002年6月,沈重集团所在的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次年面积又拓展为126平方公里,很多企业被西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之后,沈重与机床、沈鼓等一批大型国企,被铁西新区列为重点扶持企业。李刚说,眼看着近些年铁西有上百家企业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开始他还不太理解:搬家就有新出路?直到亲眼看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片新厂的勃勃生机,看到腾迁土地上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商品房和大型商场,看到铁西日新月异的城区面貌,他才开始逐渐明白“东搬西建”的真正含义。[背景链接]2003年,沈阳工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4%,是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三产业。这一年,沈阳实施了国有大企业整体合资,中小企业全部放开,问题企业破产重组。各级财政支付8.5亿元,完成了14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业立市”的成果开始显现。2005年:工业重挺脊梁自从将核心技术的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短短几年,沈重便重新焕发了生机。到2005年,沈重集团实现产值突破30亿元,连续两年增幅超10亿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作为沈重员工,李刚深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现在一到下班,厂门口总有出租车等活,以前哪有这样的现象!”对比5年前,李刚的收入连年提高,逢年过节还有补贴,日子越来越好。李刚说,沈重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队伍,制定了许多激励措施。就连刚进厂的大学生,都有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各种待遇。这些措施,让每一位沈重员工,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李刚认为,沈重在培养人才、吸纳人才上出手大方,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实力壮大,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背景链接]2005年,沈阳工业完全告别了过去的徘徊与衰落,结束了在副省级城市排位靠后的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88.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工业增加值624.3亿元,增长40.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3亿元,增长76.7%。2005年,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5个,总投资705亿元,当年竣工投产766个。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创造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9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沈阳规模以上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8位,从这一年开始,沈阳工业终于挺起了自己的脊梁!本报记者郭宏颖

  实习生李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